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气路结构及呼吸机技术

技术编号:450478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22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气路结构及呼吸机,包括:用于定量通入活性气体的第一气路、用于通入氧气的第二气路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第三气路,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以及第三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过滤气路与呼吸气路连接;活性气体经过稳定气体稀释后,再与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或者,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后,再与活性气体进行混合。将活性气体与呼吸机的气路结构结合,实现对活性气体精准、定量且稳定的输送;通过对活性气体稀释后再与氧气和空气混合,使活性气体具有稳定性,降低其与氧气的反应速度,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确保活性气体的浓度可控,提升浓度控制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气路结构及呼吸机。


技术介绍

1、no(一氧化氮)、co(一氧化碳)及h2(氢气)等气体对于人体具有非常显著的生理活性作用,对很多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但对于这些活性气体,人体的需求量很小,浓度超出会造成极大的毒副作用,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会造成死亡。

2、随着活性气体对人体生理作用机理的明确,no,co及h2这些活性气体,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体重大疾病的治疗中;以no为例,现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为此,出现很多no治疗设备及检测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大多集中在一氧化氮的制备,例如采用电解法、电弧放电法等产生一氧化氮气体,然后接通到呼吸管路中,再和呼吸机的供氧气路混合进入人体,达到治疗作用,还有直接采用一氧化碳医用气体,经过定量控制,同样经过呼吸机的供氧气路混合进入人体,达到治疗的目的;

3、这些设备的特点都是单独的外部设备,和呼吸机配合使用,具有很大的缺陷和弊端;第一,无论是电解法还是电弧放电法制备一氧化氮,制备方法复杂,产生的废弃物和no2(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难以处理,治疗气体的纯度难以控制;第二,电解法和电弧放电法制备一氧化氮气体的浓度难以控制,使得通过呼吸机管路混合后供给患者的治疗气体的浓度更加难以控制,只能将一氧化氮的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治疗效果无法保证,同时也有过量通入活性气体的安全隐患;第三,现有的大多是单独的外部设备,通过管路与呼吸机联合使用,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并且使用不方便;

4、导致现有技术出现上述缺陷的原因为:第一,由于一氧化氮治疗气体在非常低的浓度范围内使用,通常为ppm(百万分比浓度)级别的浓度,现有的电磁比例阀和流量传感器无法精准控制,无法形成和呼吸机一体化的设备;第二,一氧化氮是非常活泼的活性气体,和氧气能迅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氮气体,这在呼吸机内部也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通常呼吸机是用来给病人吸入氧气的,高浓度氧气和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在呼吸机管路内会快速反应,形成有害的二氧化氮气体,会对患者造成致命的伤害;第三,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产生的一氧化氮或供给的一氧化氮,在靠近呼吸机的吸气端接入,快速吸入病人体内的方案。

5、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气路结构及呼吸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包括:用于定量通入活性气体的第一气路、用于通入氧气的第二气路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第三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以及第三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所述过滤气路与呼吸气路连接;

3、所述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以及第三气路的设置方式满足的条件为:活性气体经过稳定气体稀释后,再与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或者,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后,再与活性气体进行混合。

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路包括:至少一个活性气体控制气路,用于提供设定量的活性气体;

5、其中,活性气体包括: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氢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稳定气体控制气路,用于提供设定量的稳定气体;

7、其中,稳定气体包括: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8、优选的是,所述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混合气路;

9、所述第一混合气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混合腔、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混合腔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稳定气体浓度传感器a以及活性气体浓度传感器a;

10、通过稳定气体浓度传感器a和活性气体浓度传感器a,检测第一混合腔内第一混合气体中活性气体的浓度,对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混合气体中活性气体的浓度达到第一设定浓度。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末端通过第二混合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

12、所述第二混合气路包括:第二混合腔,所述第二混合腔内设有氧浓度传感器a、稳定气体浓度传感器b以及活性气体浓度传感器b。

13、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气路和第三气路的末端通过第三混合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

14、优选的是,所述过滤气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混合腔、第一过滤器、活性气体浓度传感器c、废气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b、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二过滤器,在所述第三混合腔之前或者在第三混合腔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还包括废气收集瓶,用于收集经过过滤器滤除的废气。

15、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包括:

16、通过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向第一混合腔内通入定量的活性气体和定量的稳定气体,获得第一混合气体;其中,第一混合气体中含有第一设定浓度的活性气体;

17、依据设定比例,将第一混合气体与氧气进行混合,或者将第一混合气体与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混合,获得第二混合气体;

18、使第二混合气体经过过滤气路,实时检测氧气浓度、活性气体浓度以及废气浓度,将废气滤除,获得能够通入至呼吸气路的吸入气体。

19、优选的是,通过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向第一混合腔内通入定量的活性气体和定量的稳定气体,包括:

20、对第一混合气体中活性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对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混合气体中活性气体的浓度达到第一设定浓度;

21、对第一混合腔内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对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进行控制,以使第一混合腔内的压力维持在设定压力。

22、一种呼吸机,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

2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气路结构及呼吸机,通过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以及第三气路的多种设置方式,将活性气体与呼吸机的气路结构结合,实现对活性气体精准、定量且稳定的输送;

25、通过稳定气体对活性气体稀释后再与氧气和空气混合,使活性气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大大降低活性气体与氧气的反应速度,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确保活性气体的浓度具有可控性,提升活性气体浓度控制的准确性;

26、活性气体所在气路与呼吸机的气路实现一体化控制,解决了一氧化氮治疗仪器的痛点。

2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气路结构及呼吸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量通入活性气体的第一气路、用于通入氧气的第二气路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第三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以及第三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所述过滤气路与呼吸气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包括:至少一个活性气体控制气路,用于提供设定量的活性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稳定气体控制气路,用于提供设定量的稳定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混合气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末端通过第二混合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路和第三气路的末端通过第三混合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气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混合腔、第一过滤器、活性气体浓度传感器C、废气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B、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二电磁阀以及第二过滤器,在所述第三混合腔之前或者在第三混合腔内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还包括废气收集瓶,用于收集经过过滤器滤除的废气。

8.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向第一混合腔内通入定量的活性气体和定量的稳定气体,包括:

10.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定量通入活性气体的第一气路、用于通入氧气的第二气路以及用于通入空气的第三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第二气路以及第三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所述过滤气路与呼吸气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包括:至少一个活性气体控制气路,用于提供设定量的活性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稳定气体控制气路,用于提供设定量的稳定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气体控制气路和稳定气体控制气路的末端连接有第一混合气路;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含no活性气体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末端通过第二混合气路与过滤气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辉程鹏飞黄岳奇孙彩昕关敬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蓝仕威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