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314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应用,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黄柏9~11份、苦参9~11份、蛇床子9~11份、苍术9~11份、白术9~11份、地榆9~11份。根据皮炎湿疹皮损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外用制剂的经皮吸收能力强,直达皮损深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上用于治疗瘙痒性和免疫性皮肤病,尤其适用于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应用,属于中医药领域。


技术介绍

1、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是由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常见皮肤炎症性疾病,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瘙痒、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红肿或渗出,有时可有痂皮覆盖。作为此类疾病的代表,皮炎湿疹,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并可能持续到成年,特点为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损、皮肤敏感及瘙痒,且常伴随季节性波动。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心血管和神经精神障碍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环境因素(如过敏原、搔抓、病原微生物等)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有关,进而导致免疫失调和特异性炎症因子通路的激活,诱发全身性过敏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目前,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外用激素、抗组胺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但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诸多副作用,如皮肤萎缩和免疫抑制等,且复发率极高。

2、中医认为,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如风湿湿热)、脏腑失调、免疫异常等密切相关。湿气和风邪侵袭皮肤,导致瘙痒和炎症,尤其在急性湿疹阶段,湿气与湿热相互作用,表现为皮肤红肿和渗液。此外,表闭不开导致的血热、湿热也会进一步加重皮肤炎症。在此背景下,中医强调通过调和脏腑、祛湿解毒、清热止痒等手段来治疗此类疾病。本中成药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及凉血祛风等多重功效,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缓解炎症。

3、本研究还对与本申请组方功效相类似的专利技术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可知,其中,专利公开号cn116672383a记载: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药制成:苦参3~7份、贯众2~4份、龙胆1~5份、黄芩3~7份、地肤子3~7份、白鲜皮3~7份、茜草2~6份、紫草1~5份、墨旱莲3~7份。该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和慢性湿疹,临床试验显示,其改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且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cn114732881a一种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中药外用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生地黄15~20份、当归15~20份、麦冬8~15份、桃仁8~15份、玄参8~15份、苍术8~15份、白术8~15份,茯苓8~15份、防风8~15份、蛇床子8~15份、白鲜皮8~15份、萹蓄8~15份、百部8~15份、苦楝皮8~15份、苦参8~12份、海桐皮8~12份、豨签草8~15份、黄柏8~15份、土茯苓8~15份、僵蚕8~12份、蝉蜕6~10份。该外用制剂具有养血润燥、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清利湿热的功效。

4、尽管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较多,但是存在一些缺陷。如,中药复方中的药味过多,某种成分有过敏可能,临床药效不尽理想等。以及现有中药治疗在渗透性、稳定性和起效时间上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因此,开发一种更加有效治疗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药制剂,显得尤为重要,以满足临床治疗方案上的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瘙痒性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应用,该中药外用制剂具有组方配伍精简,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且临床应用患者依从性好,给药方便的优点。该中药全方配伍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

2、本专利技术还结合现代药物制备技术,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与制备工艺,能够使中药有效组分快速渗透皮肤,迅速起效,且副作用低,远期复发率低,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痒、收敛的效果。动物实验表明:其能够有效治疗dnf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改善皮损、缓解表皮增厚、减少肥大细胞浸润、减少脾脏及淋巴结肿大,降低搔抓次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等。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由于湿热、风湿导致的湿气积滞等引起的湿疹及皮炎,免疫性皮肤病,尤其适合湿疹的急性期、亚急性期的患者。

3、本专利技术治疗瘙痒性和免疫性皮肤病的中药方剂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 在传统名方“二妙方”基础上的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其最佳的组分和用量配比是经过专利技术人大量临床实践摸索,依据临床疗效反馈总结而成,各组分用量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4、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原料药制成:黄柏9~11份、苦参9~11份、蛇床子9~11份、苍术9~11份、白术9~11份、地榆9~11份。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柏10份、苦参10份、蛇床子10份、苍术10份、白术10份、地榆10份。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步骤⑴:取所述重量配比的黄柏、苦参、蛇床子、苍术、白术、地榆药材,加水浸泡,加入上述药材重量8~14倍量水,煎煮1~3次,煎煮时间0.5~3小时,滤过,合并上述煎煮滤液;

9、步骤⑵:取步骤⑴煎煮滤液,在65~85℃下,进行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的清膏,浓缩后清膏液体加入,再加入药用辅料,搅拌混合均匀,制成中药外用制剂。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⑴:

11、取所述重量配比的黄柏、苦参、蛇床子、苍术、白术、地榆药材,加入上述药材重量12~14倍量水,加水浸泡1~2小时,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煎煮时间1.5~3小时,第二次上述药材重量10~12倍量水,第二次煎煮时间1~2小时,滤过, 合并上述煎煮滤液。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制备方法步骤⑵的浓缩温度为70℃。

13、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步骤⑵药用辅料为:卡波姆、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剂型可以为:软膏剂、凝胶剂、搽剂、喷雾剂、膏剂。

15、所述外用制剂不限于上述优选的剂型,还可以为贴剂、洗剂、酊剂等。

16、优选的,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免疫性皮肤病药物中的应用。

17、优选的,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湿疹、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18、优选的,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毛囊炎、神经性皮炎、激素性皮炎等皮肤病药物中的应用。

19、所述的改善以瘙痒为主要表现的各类皮炎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应用方法: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可薄涂于患处,每日2-3次。

20、本专利技术中药外用制剂所治瘙痒性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如下:

21、本病常与外邪侵袭、脏腑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外邪袭表”:外界湿气或风邪侵入人体,湿邪重积,风邪常伴湿气共同作用,导致皮肤的瘙痒和炎症反应,尤其在急性湿疹阶段,瘙痒感尤为明显。“湿热内蕴”:湿气内生和湿热相互作用,导致皮肤表面表现为红肿、渗液;“血燥风胜”:血虚不能滋养皮肤,而血热则促进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皮肤的红肿、渗出及痒痛;同时,特应性皮炎等免疫性皮肤病常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体内的免疫反应异常增强或过敏反应持续,导致皮肤过度炎症反应,形成瘙痒、红肿等症状。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原料药制成:黄柏9~11份、苦参9~11份、蛇床子9~11份、苍术9~11份、白术9~11份、地榆9~11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柏10份、苦参10份、蛇床子10份、苍术10份、白术10份、地榆1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⑵的浓缩温度为70℃。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⑵药用辅料为:卡波姆、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的剂型可以为:软膏剂、凝胶剂、搽剂、喷雾剂、膏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免疫性皮肤病药物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湿疹、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药外用制剂在制备治疗特应性皮炎、毛囊炎、神经性皮炎、激素性皮炎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原料药制成:黄柏9~11份、苦参9~11份、蛇床子9~11份、苍术9~11份、白术9~11份、地榆9~11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中药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外用制剂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制成:黄柏10份、苦参10份、蛇床子10份、苍术10份、白术10份、地榆1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外用制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焱寸伟新程宝琛孙妍林立言白瑞敏雷浩拓惠惠殷婷怡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