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及管状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0304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9
本申请提供一种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包括主体件、传动件、转动件和感应件;传动件的一端转动套设于主体件外,另一端内壁设有齿圈;转动件包括分别转动设于主体件端面的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和第三转动体,第一转动体与齿圈啮合,第二转动体和第三转动体分别与第一转动体啮合;第一转动体、第二转动体和第三转动体三者中心点的依次连线为三角形,且三者均分布于主体件端面的同一边缘区域,使得主体件端面的其余区域形成预留区;感应件的连接端连接于预留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管状电机。本申请各部位的位置设置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能将众多结构合理地整合到主体件上,缩小了整体结构的体积,使其可安装于小口径的卷管内,拓宽了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窗帘,具体地,涉及一种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及管状电机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家电也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其中电动智能窗帘已广泛运用于平常百姓家中。现有的电动智能窗帘大都使用管状电机进行驱动,将电机设置于卷管内,通过电机转动带动卷管转动,实现卷帘帘片的升降,上升时帘片被卷绕在卷管上,下降时卷管转动将帘片进行放卷使其下降。

2、现如今常于电机上加设限位器以对帘片的行程进行控制,通过计算限位器内齿轮转动的角度来实时反应帘片的行程,而为了进一步提高帘片行程控制的精确性,现有的限位器既有通过增大齿轮体积以相应增加齿轮齿数的方式,也有通过直接增加齿轮数量的方式,但无论上述哪一种方式均会增大限位器的体积,而且限位器内还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进行电源线的走线和安装传感器,这进一步导致了现有的限位器的体积较大,使得其无法安装于小口径的卷管内,需要设置在卷管的外侧,导致电动智能窗帘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影响用户观感,还会提升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31)包括第一转动柱(31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柱(311)外的第一齿轮(312),所述第二转动体(32)包括第二转动柱(321)和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柱(321)外的第二齿轮(322),所述第三转动体(33)包括第三转动柱(331)和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第三齿轮(332),所述第一转动柱(311)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32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一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件(1)端面,且三者依次连线为三角形,所述第一转动柱(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体(31)包括第一转动柱(311)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柱(311)外的第一齿轮(312),所述第二转动体(32)包括第二转动柱(321)和套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柱(321)外的第二齿轮(322),所述第三转动体(33)包括第三转动柱(331)和套设于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第三齿轮(332),所述第一转动柱(311)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32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一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主体件(1)端面,且三者依次连线为三角形,所述第一转动柱(31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3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感应件(4),所述第一齿轮(312)分别与所述齿圈(21)、所述第二齿轮(322)和所述第三齿轮(332)啮合;所述感应件(4)的感应端面向所述第一转动柱(31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3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4)包括承载壳(41)和设于所述承载壳(41)的传感器,所述承载壳(41)的连接端连接于所述预留区,所述承载壳(41)的端面与所述主体件(1)的端面相贴,所述承载壳(41)开设有三个相连通的限位孔(411),所述第一齿轮(312)、所述第二齿轮(322)和所述第三齿轮(332)分别对应容纳于三个所述限位孔(411)内,所述第一转动柱(31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3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柱(331)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转动设于三个所述限位孔(411)内,并均面向所述传感器的感应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凑式电机限位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4)包括承载壳(41)、限位板(42)和设于所述承载壳(41)的传感器,所述承载壳(41)的端面与所述主体件(1)的端面相贴,所述限位板(42)设于所述承载壳(41)远离所述主体件(1)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312)、所述第二齿轮(322)和所述第三齿轮(332)均位于所述承载壳(41)远离所述主体件(1)的一侧,所述第一转动柱(31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柱(32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明昊刘旭李东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昊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