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0165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8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地面工程CCUS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subgt;2</subgt;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所述数字孪生体建方法包括:采集系统A中各装置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基于实体系统A建立孪生体空间;基于孪生体空间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训练优化三维可视化模型;验证三维可视化模型;根据验证后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实体系统A中最终捕集CO<subgt;2</subgt;浓度值进行预判和实时调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燃煤烟气CO<subgt;2</subgt;捕集系统A的数字孪生体空间,并结合动/静态数据,实现数字孪生体空间与实体空间之间的数据互换与虚拟预判,能够准确实现对CO<subgt;2</subgt;捕集系统A的智能感知、实时监控、以及对最终捕集CO<subgt;2</subgt;浓度值的提前预判和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田地面工程ccus,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燃煤机组运行发电过程中会随烟气排放一定的co2,通过捕集回收外排烟气中的co2并将其提纯和回注,可减少co2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其中,co2捕集装置主要由预洗涤塔、吸收塔、再生塔、二氧化碳增压及二氧化碳脱水等设施构成。由于在捕集过程中,受静态数据(如材质、额定功率等)、动态数据(如流量、压力、温度等)的综合影响,无法提前预判注入co2的浓度值,无法提前预判控制co2捕集率,可能会导致co2捕集率下降,导致碳源不足,致使油田驱油效果大幅降低。因此,传统co2捕集装置工艺流程未充分考虑动/静态数据的分析及应用。

2、数字孪生技术是物理实体对象的数字模型,通过实测、仿真和数据分析来实时感知、诊断、预测物理实体对象的状态,通过优化和指令来调控物理实体对象的行为,通过相关数字模型间的相互学习来进化自身,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交互映射。数字孪生技术在油气田行业主要应用在传统的油气田地面工艺,如油田的转油站、原油处理站、天然气处理站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应用于燃煤烟气CO2捕集系统A,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A包括依次连接的洗涤塔、风机、吸收塔、换热器、再生塔、冷却/分离器、增压装置、脱水及液化装置;所述洗涤塔与装置A外的燃煤机组连接;所述洗涤塔还连接有凉水塔,所述凉水塔通过第一回接管道回接至所述洗涤塔,形成循环洗涤系统;所述吸收塔旁接放空管道;所述冷却/分离器通过第二回接管道回接至所述再生塔;所述脱水及液化装置与系统A外的管输系统连接,用于将最终捕集的CO2通过管输系统外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孪生体由基于实体系统A构建的孪生体空间和三维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燃煤烟气co2捕集装置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方法,应用于燃煤烟气co2捕集系统a,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a包括依次连接的洗涤塔、风机、吸收塔、换热器、再生塔、冷却/分离器、增压装置、脱水及液化装置;所述洗涤塔与装置a外的燃煤机组连接;所述洗涤塔还连接有凉水塔,所述凉水塔通过第一回接管道回接至所述洗涤塔,形成循环洗涤系统;所述吸收塔旁接放空管道;所述冷却/分离器通过第二回接管道回接至所述再生塔;所述脱水及液化装置与系统a外的管输系统连接,用于将最终捕集的co2通过管输系统外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孪生体由基于实体系统a构建的孪生体空间和三维可视化模型相互融合及应用而成,并通过数字孪生实现孪生体空间与实体空间之间的数据相互映射、信息同步交互及反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a进行燃煤烟气co2捕集的工艺流程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赟张锋马薛丽廖涛袁亮王梓丞张永虎高根英刘炜袁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