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和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1、活性污泥法工艺是我国污水处理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技术,主要由曝气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为了保证获得优质且澄清的出水,活性污泥不仅需要具备吸附、氧化和分解有机物的功能,而且还需要具备优良的凝聚和沉降性能。然而,随着排放标准日趋严格,污水厂通常需要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才能保证出水水质的达标,致使大多数污水厂的二沉池普遍存在固体负荷高、固液分离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二沉池固体负荷高、固液分离效率差等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及装置,可同步调控二沉池的固体负荷和污泥沉降性能,增加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强化二沉池的固液分离效能,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原位扩容,有效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和韧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助力污水处理系统提质增效。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包括:
3、将污水处理系统的二沉池内的活性污泥自第一级分离单元的第一进料口输入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的第一分离腔,以使所述活性污泥通过在所述第一分离腔内的螺旋运动进行分离;
4、根据所述二沉池的运行参数和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处理单元中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性能,将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的第一溢流口和第一底流口之一
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包括:
6、第一级分离单元,具有第一分离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分离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第一底流口和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成与污水处理系统的二沉池连通,所述第一级分离单元设置成对自所述第一进料口输入所述第一分离腔内的活性污泥通过螺旋运动进行分离;和
7、第二级分离单元,具有第二分离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分离腔连通的第二进料口、第二底流口和第二溢流口,且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第一底流口之一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级分离单元设置成对自所述第二进料口输入所述第二分离腔内的活性污泥通过螺旋运动进行分离,所述第二溢流口和所述第二底流口之一设置成与污水处理系统的生化处理单元连通。
8、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处理单元、二沉池和上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二沉池连通,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第二底流口与第二溢流口之一与所述生化处理单元连通。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0、1.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聚集体、淤砂、生物质依附淤砂间的形态和密度差,采用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可对活性污泥中的不同固相组分进行梯度分级分离,实现对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二沉池的固体负荷的精准调控;
11、2.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有效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提升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增加污水处理系统抵抗水力波动冲击的能力,实现污水处理系统的原位扩容;
12、3.本申请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普适性好,可应用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二沉池,且均可提升二沉池的运行效能;
13、4.本申请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筛分效率高、运行和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并且无需添加药剂,是一种低耗高效的二沉池运行效能强化技术。
14、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二沉池的固体负荷,所述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性能包括所述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
4.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螺旋体,所述螺旋体包括柱形部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柱形部的外侧壁面和所述外筒体的内侧壁面之间以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底流口连通,所述螺旋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尺寸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螺旋体,所述螺旋体包括柱形部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柱形部的外侧壁面和所述外筒体的内侧壁面之间以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溢流口连通,所述螺旋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锥体包括第一锥形段和第一柱形段,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小头端朝向所述分隔件,所述第一柱形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大头端连接,所述第一柱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体的第二端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尺寸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12.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处理单元、二沉池和权利要求4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第一进料口与所述二沉池连通,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第二底流口与第二溢流口之一与所述生化处理单元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的系统,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内依次设有厌氧区、第一缺氧区和第一好氧区,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第二底流口与第二溢流口之一与所述厌氧区连通;或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的运行参数包括所述二沉池的固体负荷,所述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性能包括所述曝气池内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方法,其特征在于,
4.一种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螺旋体,所述螺旋体包括柱形部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柱形部的外侧壁面和所述外筒体的内侧壁面之间以形成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底流口连通,所述螺旋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流口和所述排料口均设置于所述外筒体的与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小头端相对的第一端壁上,且所述第一溢流口环绕在所述排料口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二沉池分离固体通量的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原位扩容装置的尺寸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平,赵凯,王光辉,李雪怡,丁强,张行,许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