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849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7:0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包括:第一吊盘,第一吊盘包括多个第一盘体,多个第一盘体沿水平方向首尾顺次连接,相邻两个第一盘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吊盘用于运送;悬挂组件,与第一吊盘连接,以带动第一吊盘沿竖直方向移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盘输送难度较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吊装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1、其中,在煤矿立井井筒延伸过程中,需要对井筒的内壁进行加工,因此一般采用吊盘对工作人员进行支撑,以使得工作人员进行砌壁等工作。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辅助巷道将吊盘移动至井筒内,但是辅助巷道的空间有限,并且辅助巷道的内径大小不一,而吊盘的直径较大,因此吊盘在输送过程中难度较大,工作人员不易对吊盘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吊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盘输送难度较大问题。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包括:第一吊盘,第一吊盘包括多个第一盘体,多个第一盘体沿水平方向首尾顺次连接,相邻两个第一盘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吊盘用于运送;悬挂组件,与第一吊盘连接,以带动第一吊盘沿竖直方向移动。

3、进一步地,吊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吊盘,第二吊盘包括多个第二盘体,多个第二盘体沿水平方向首尾顺次连接,相邻两个第二盘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吊盘设置在第一吊盘的下方,第二吊盘用于运送;连接组件,以连接第一吊盘和第二吊盘。

4、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盘体之间的结构不同。

5、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一盘体之间的结构不同。

6、进一步地,多个第一盘体包括:第一上盘,第一上盘包括第一上圈梁;第二上盘,第二上盘包括第二上圈梁,第一上圈梁的一端与第二上圈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上盘和第二上盘之间具有第一上副梁;第三上盘,第三上盘包括第三上圈梁,第三上圈梁的一端与第一上圈梁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四上盘,第四上盘的包括第四上圈梁,第四上圈梁的一端与第三上圈梁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四上圈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上圈梁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三上圈梁和第四上圈梁之间具有第二上副梁,第一上副梁和第二上副梁平行设置,且第一上副梁和第二上副梁以第一吊盘的中心对称设置,悬挂组件与第一上副梁和第二上副梁连接。

7、进一步地,第二上圈梁和第四上圈梁之间具有上主梁,上主梁与第一上副梁和第二上副梁连接,上主梁与第一上副梁之间具有夹角。

8、进一步地,第一上圈梁、第二上圈梁、第三上圈梁和第四上圈梁为弧形结构,第一上圈梁、第二上圈梁、第四上圈梁和第三上圈梁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第一上圈梁的弧长小于第二上圈梁的弧长,第一上圈梁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横梁,第二上圈梁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横梁,第一上横梁的长度大于第二上横梁的长度,第一上横梁和第二上横梁配合形成第一上副梁;第三上圈梁的弧长大于第四上圈梁的弧长,第三上圈梁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上横梁,第四上圈梁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四上横梁,第三上横梁的长度大于第四上横梁的长度,第三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配合形成第二上副梁。

9、进一步地,第二上圈梁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竖梁,第四上圈梁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竖梁,第一上竖梁和第二上竖梁同轴设置,第一上竖梁的长度大于第二上竖梁的长度,第一上横梁和第二上横梁与第一上竖梁连接,第三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与第二上竖梁连接,第一上竖梁和第二上竖梁配合形成上主梁。

10、进一步地,第一上圈梁和第一上竖梁之间具有第一上加强杆,第一上加强杆设置在第一上横梁和第三上横梁之间,第二上圈梁和第一上竖梁之间具有第二上加强杆,第二上加强杆设置在第二上横梁和第四上横梁之间。

11、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一盘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12、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柱,多个连接柱沿第一吊盘的周向间隔分布,连接柱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柱的一端与第一吊盘之间采用法兰可拆卸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第二吊盘之间采用法兰可拆卸连接。

13、进一步地,第一盘体和连接柱采用管状结构,第二盘体采用板状结构。

14、进一步地,悬挂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悬挂结构,多个第一悬挂结构沿第一上副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多个第一悬挂结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搬运装置连接;多个第二悬挂结构,多个第二悬挂结构沿第二上副梁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多个第二悬挂结构连接,第二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搬运装置连接。

15、进一步地,第一悬挂结构包括:第一吊板,第一吊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吊板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且第一吊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吊板,第二吊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吊板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二连接孔与多个第一连接孔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吊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孔对应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围设在第一上副梁的外周,第一吊板和第二吊板之间具有间隔,第一连接结构位于间隔内,第二连接孔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通过锁紧件固定;固定件,顺次穿设在第一固定孔、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固定孔内,以将第一连接结构固定在第一悬挂结构上。

16、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吊盘包括多个第一盘体,第一吊盘能够拆卸为多个第一盘体,同时多个第一盘体能够沿水平方向首尾顺次连接进行组装。采用上述结构,将第一吊盘拆卸后,能够对吊装装置进行输送,并且将吊装装置运送至合适位置后,可以对吊装装置进行组装。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吊装装置的输送难度,便于工作人员对吊装装置进行输送,同时便于安全运输,防止运输事故发生。并且,采用悬挂组件带动第一吊盘沿竖直方向移动,便于工作人员移动至合适位置,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井筒的内壁进行加工,降低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同时,当工作人员在井筒的工作面,即井筒的底部工作时,吊装装置能够对井筒掉落的碎石等物料进行遮挡,避免工作人员受到伤害,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盘体之间的结构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盘体之间的结构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盘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圈梁(121)和所述第四上圈梁(151)之间具有上主梁(17),所述上主梁(17)与所述第一上副梁(13)和所述第二上副梁(16)连接,所述上主梁(17)与所述第一上副梁(13)之间具有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圈梁(111)、所述第二上圈梁(121)、所述第三上圈梁(141)和所述第四上圈梁(151)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上圈梁(111)、所述第二上圈梁(121)、所述第四上圈梁(151)和所述第三上圈梁(141)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圈梁(121)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竖梁(123),所述第四上圈梁(151)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竖梁(153),所述第一上竖梁(123)和所述第二上竖梁(15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上竖梁(12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竖梁(153)的长度,所述第一上横梁(112)和所述第二上横梁(122)与所述第一上竖梁(123)连接,所述第三上横梁(142)和所述第四上横梁(152)与所述第二上竖梁(153)连接,所述第一上竖梁(123)和所述第二上竖梁(153)配合形成所述上主梁(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圈梁(111)和所述第一上竖梁(123)之间具有第一上加强杆(113),所述第一上加强杆(113)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横梁(112)和所述第三上横梁(142)之间,所述第二上圈梁(121)和所述第一上竖梁(123)之间具有第二上加强杆(124),所述第二上加强杆(124)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横梁(122)和所述第四上横梁(15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盘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多个连接柱(41),多个所述连接柱(41)沿所述第一吊盘(10)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连接柱(41)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柱(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吊盘(10)之间采用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柱(4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盘(30)之间采用法兰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盘体和所述连接柱(41)采用管状结构,所述第二盘体采用板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20)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结构(21)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装置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盘体之间的结构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盘体之间的结构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盘体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圈梁(121)和所述第四上圈梁(151)之间具有上主梁(17),所述上主梁(17)与所述第一上副梁(13)和所述第二上副梁(16)连接,所述上主梁(17)与所述第一上副梁(13)之间具有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圈梁(111)、所述第二上圈梁(121)、所述第三上圈梁(141)和所述第四上圈梁(151)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上圈梁(111)、所述第二上圈梁(121)、所述第四上圈梁(151)和所述第三上圈梁(141)顺次连接形成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圈梁(121)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上竖梁(123),所述第四上圈梁(151)靠近圆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竖梁(153),所述第一上竖梁(123)和所述第二上竖梁(153)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上竖梁(12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上竖梁(153)的长度,所述第一上横梁(112)和所述第二上横梁(122)与所述第一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江王洪民郭新海李强赵志刚向炜马志龙王玉童何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