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766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5 16: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包括直流储能阵列模块、多端口互联模块和若干个电网模块;所述多端口互联模块包括若干组换流电路;每一组换流电路均对应一个电网模块,各所述换流电路的交流端与所对应的电网模块电性连接;在多端口互联模块的若干组换流电路中,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均与其他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储能阵列模块与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连接;可以实现一个电网模块或多个电网模块通过多端口互联模块对直流储能阵列模块进行储能充电,直流储能阵列模块也可以通过多端口互联模块向一个电网模块或多个电网模块进行供电;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提高负荷故障供电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尤其涉及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


技术介绍

1、常规储能通常采用两端口pcs,对特定节点进行电压调节以及平抑分布式电源的波动,但是实际情况是储能系统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大多数储能都成为了“睡资产”,不但增加了设备的投入,还浪费了电力资源,无法有效的利用储存的电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通过直流储能阵列模块通过多端口互联模块与电网模块电性连接,以及该架构中合理的多种潮流调控运行模式,保障了各端口电网模块柔性的可靠供电。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包括直流储能阵列模块、多端口互联模块和若干个电网模块;所述多端口互联模块包括若干组换流电路;每一组换流电路均对应一个电网模块,各所述换流电路的交流端与所对应的电网模块电性连接;在多端口互联模块的若干组换流电路中,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均与其他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储能阵列模块(1)、多端口互联模块(3)和若干个电网模块(2);所述多端口互联模块(3)包括若干组换流电路(10);每一组换流电路均对应一个电网模块,各所述换流电路(10)的交流端与所对应的电网模块电性连接;在多端口互联模块(3)的若干组换流电路(10)中,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均与其他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储能阵列模块(1)与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网模块(2)均由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以及上级电网构成;各所...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储能阵列模块(1)、多端口互联模块(3)和若干个电网模块(2);所述多端口互联模块(3)包括若干组换流电路(10);每一组换流电路均对应一个电网模块,各所述换流电路(10)的交流端与所对应的电网模块电性连接;在多端口互联模块(3)的若干组换流电路(10)中,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均与其他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连接,所述直流储能阵列模块(1)与任意换流电路的直流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网模块(2)均由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以及上级电网构成;各所述电网模块(2)包括a电网模块(21)、b电网模块(22)和c电网模块(23);各换流电路包括a换流电路(31)、b换流电路(32)和c换流电路(33);所述a换流电路(31)、b换流电路(32)和c换流电路(33)的交流端分别电性连接a电网模块(21)、b电网模块(22)和c电网模块(23);所述a换流电路(31)、b换流电路(32)和c换流电路(33)的直流端相互共同电性连接,且均电性连接直流储能阵列模块(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换流电路(10)均为相同的电路,各所述换流电路(10)均包括a子模块(41)、b子模块(42)、c子模块(43)、c1电容(44)和c2电容(45),且a子模块(41)、b子模块(42)和c子模块(43)均为相同电路;所述a子模块(41)、b子模块(42)和c子模块(43)均包括第一igbt模块(51)、第二igbt模块(52)、第三igbt模块(53)和第四igbt模块(54);所述第一igbt模块(51)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二igbt模块(52)的集电极和a二极管(55)的负极端电性连接,第二igbt模块(52)的发射极和第三igbt模块(5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第三igbt模块(53)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igbt模块(54)的集电极和b二极管(56)的正极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端口集中共享储能的柔性负荷调控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子模块(41)中a二极管(55)的正极端和b二极管(56)的负极极端共同与c1电容(44)的一端和c2电容(4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b子模块(42)中a二极管的正极端和b二极管的负极极端共同与c1电容(4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伟章继成卢泰古赖杨岚孙轶环黄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