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1、加热不燃烧卷烟是一种重要新型烟草制品,其可以不直接燃烧烟支而是通过外部热源来加热烟草材料,产生烟气而令吸烟者达到生理满足的吸食效果。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卷烟没有燃烧过程,不产生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大大减少了吸烟对消费者及周围人群的危害。
2、加热不燃烧烟支气溶胶形成基质需要借助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加热吸食,发热不燃烧烟内设置有加热体,加热体用于产生热能对烟支进行加热;但目前的加热不燃烧卷烟,一种加热体只能适配对应长度的烟支,适配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和气溶胶产生装置,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对不同长度的烟支的适配性较差的问题。
2、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包括:
3、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具有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发热腔,所述发热管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热管的周向侧面设有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所述第一发热区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发热区靠近所述第二端;
4、第一发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发热区内;
5、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发热区靠近所述第一发热区的一侧;
6、第三发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发热区背离所述第一发热区的一侧。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区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发热区
8、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内包括所述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包括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所述第三子发热区内包括所述第三发热体。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第三发热体各占一半的面积;或者,
10、所述第二发热体大于所述第三发热体所占的面积。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在所述第二发热区内分别设置于对角分隔的两个区域内。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一发热电路,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二发热电路,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三发热电路;
13、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弯折布置在所述第一发热区内,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和所述第三发热电路弯折布置在所述第二发热区内。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区和所述第二发热区的交界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发热电路、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和所述第三发热电路的公共电极;
15、所述第一发热电路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发热电路的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发热电路的第三电极间隔绝缘设置。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电路、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和所述第三发热电路为长条状结构。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在所述第一发热区内包括至少一段垂直于所述发热管轴向设置的第一径向电路,所述第一径向电路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第一发热区的宽度接近;
18、和/或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在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和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均包括至少一段垂直于所述发热管轴向设置的第二径向电路,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的第二径向电路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子发热区内的第二径向电路的宽度;
19、和/或所述第三发热电路在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和所述第三子发热区内均包括至少一段垂直于所述发热管轴向设置的第三径向电路,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的第三径向电路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子发热区内的第三径向电路的宽度。
2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被配置为同时发热、或两两协同发热、或独立发热。
21、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
22、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包括:发热管,发热管具有用于收容气溶胶形成基质的发热腔,发热管在轴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发热管的周向侧面设有第一发热区和第二发热区,第一发热区靠近第一端,第二发热区靠近第二端;第一发热体,设置于第一发热区内;第二发热体,设置于第二发热区靠近第一发热区的一侧;第三发热体,设置于第二发热区背离第一发热区的一侧。通过在发热管的轴向方向上分别设置第一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和第三发热体,三段发热体均可以对气溶胶形成基质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了气溶胶产生装置适配多种长度的气溶胶形成基质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区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发热区、第二子发热区和第三子发热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第三发热体各占一半的面积;或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在所述第二发热区内分别设置于对角分隔的两个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一发热电路,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二发热电路,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三发热电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区和所述第二发热区的交界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发热电路、所述第二发热电路和所述第三发热电路的公共电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电路在所述第一发热区内包括至少一段垂直于所述发热管轴向设置的第一径向电路,所述第一径向电路的径向宽度与所述第一发热区的宽度接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被配置为同时发热、或两两协同发热、或独立发热。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区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子发热区、第二子发热区和第三子发热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发热区内所述第二发热体与所述第三发热体各占一半的面积;或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体和所述第三发热体在所述第二发热区内分别设置于对角分隔的两个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一发热电路,所述第二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二发热电路,所述第三发热体的发热部为第三发热电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和臣,杨扬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