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其注液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733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48
本申请属于储能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及其注液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系统,其中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电解液包括游离态电解液和非游离态电解液,所述非游离态电解液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孔隙中的电解液、所述负极极片孔隙中的电解液和所述隔膜孔隙中的电解液;所述游离态电解液中包括碳酸二甲酯,所述碳酸二甲酯在所述游离态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m1%,所述非游离态电解液中包括碳酸二甲酯,所述碳酸二甲酯在所述非游离态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m2%,满足‑5<m1‑m2<0,且20≤m1≤45,30≤m2≤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其注液方法、储能装置和用电系统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和寿命长等特点,广泛用于电化学储能领域。然而,热失控作为载能体的固有属性,其安全性不容忽视,尤其在大规模储能应用中。

2、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热失控过程伴随着剧烈的产气、产热现象,在密闭空间内容易发生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由于储能电站内部空间小、容量需求大,气体和热量的大量积累会导致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风险更高。因此解决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刻不容缓。

3、相关技术中,解决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通过改进电芯的集成方式、结构件设计等进行疏通排气、泄压防爆;通过电池模组箱的热管理系统建立火灾事故预警;通过改进电解液、正负极、隔膜等,从反应源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等。但是,上述方法依然无法有效解决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及其注液方法、储能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电解液包括游离态电解液和非游离态电解液,所述非游离态电解液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孔隙中的电解液、所述负极极片孔隙中的电解液和所述隔膜孔隙中的电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粘结力为S,满足4N/m≤S≤33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采用二次注液形成,所述二次注液包括一注电解液和二注电解液;所述一注电解液中包括碳酸二甲酯,所述碳酸二甲酯在所述一注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M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电解液包括游离态电解液和非游离态电解液,所述非游离态电解液包括所述正极极片孔隙中的电解液、所述负极极片孔隙中的电解液和所述隔膜孔隙中的电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与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粘结力为s,满足4n/m≤s≤33n/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采用二次注液形成,所述二次注液包括一注电解液和二注电解液;所述一注电解液中包括碳酸二甲酯,所述碳酸二甲酯在所述一注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m1%,所述二注电解液中包括碳酸二甲酯,所述碳酸二甲酯在所述二注电解液中的质量占比为m2%,满足25≤m1≤45,0≤m2≤20,m2/m1-m1/m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满足0.7m/n≤m1/s≤9m/n,0≤m2/s≤5m/n。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包括隔膜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隔膜基体至少一侧的陶瓷涂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