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719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包括导管,导管包括具有超滑涂层的管身和固定设于管身后端的接头,管身的前端设有进尿口,接头的后端设有出尿口,进尿口与出尿口之间导通形成尿液的引流通道;包括后端开口呈中空管状的套杯,管身置于套杯内部,接头密封套杯的开口,套杯内设有用于浸泡管身表面超滑涂层的浸泡液;还包括两端开口呈中空筒状的把手,套杯与接头均设于把手的内周侧,接头的后端伸出套杯的开口并固定设有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容置管身的套杯,并在套杯内预设浸泡液,使管身的超滑涂层始终处于润湿溶胀的可用状态;接头通过挡板、卡槽和挡环与把手组成伸缩结构,有效减少了整体长度,便于外出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


技术介绍

1、针对因脊柱损伤而罹患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群体,其肾脏、膀胱及尿道功能通常保持正常状态。然而,长期依赖留置导尿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膀胱功能退化。因此,医学界普遍推荐采用间歇导尿方案,以维护患者的膀胱功能。

2、传统的间歇导尿管在使用前需要人工将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或硅油)涂抹在其表面上,而后再插入尿道进行导尿,然而人工涂抹不仅操作繁琐,涂抹质量也无法保证,且此类后天涂抹的润滑剂易在插入过程中脱落到尿道和膀胱中,润滑效果有限。为克服上述缺陷,改进后的超滑间歇导尿管应运而生,此导尿管的表面预涂有超滑涂层,在使用前置于水中浸泡至涂层充分润湿并溶胀,即可插尿道和膀胱中进行导尿,操作简单且润滑效果较好。然而,使用该导尿管需在操作前额外准备水源及容器,同时要求患者耐心等待涂层吸水活化,使用灵活性受限。此外,上述的两种导尿管不仅有相当的长度,而且通常包装成细长状态,不便于外出携带;导尿管在使用后管身暴露且缺乏收容器具,不利于导尿后的处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导管包括具有超滑涂层的管身和固定设于管身后端的接头,管身的前端设有进尿口,接头的后端设有出尿口,进尿口与出尿口之间导通形成尿液的引流通道;包括后端开口呈中空管状的套杯,管身置于套杯内部,接头密封套杯的开口,套杯内设有用于浸泡管身表面超滑涂层的浸泡液;还包括两端开口呈中空筒状的把手,套杯与接头均设于把手的内周侧,接头的后端伸出套杯的开口并固定设有挡板,把手前端的内周面开设有环状的卡槽,挡板能够卡入卡槽内,限制导管相对把手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外周面与把手的内周面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导管包括具有超滑涂层的管身和固定设于管身后端的接头,管身的前端设有进尿口,接头的后端设有出尿口,进尿口与出尿口之间导通形成尿液的引流通道;包括后端开口呈中空管状的套杯,管身置于套杯内部,接头密封套杯的开口,套杯内设有用于浸泡管身表面超滑涂层的浸泡液;还包括两端开口呈中空筒状的把手,套杯与接头均设于把手的内周侧,接头的后端伸出套杯的开口并固定设有挡板,把手前端的内周面开设有环状的卡槽,挡板能够卡入卡槽内,限制导管相对把手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外周面与把手的内周面过盈配合,在卡槽前侧的把手内周面上固定设有挡环,挡环的内径小于把手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超滑间歇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华成先超陈振朋张景州杨新华张庆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