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椎间融合器,具体涉及到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1、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用于脊柱手术中的医疗器械,旨在促进脊柱间隙的骨融合,并为椎体提供稳定性,它通常被植入椎体之间的空间(即椎间隙),以便通过骨融合或骨移植材料的帮助,将两个相邻的椎体稳固在一起,减少或消除椎间盘的活动,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在一些手术中,椎间融合器通过永久性的结构稳定脊柱,避免了因运动过度而导致的后期问题,例如椎间盘退化或再生问题,总的来说,椎间融合器的作用是通过促进骨融合、提供支撑、减轻疼痛和压迫,最终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
2、现有的椎间融合器结构设计较为简单,通常在融合器外壳上设有锥刺和撑起机构,通过撑起机构将融合器外壳进行撑开,通过外壳上的锥刺卡紧在两个椎体之间,使得融合器与椎体稳固地连接,然而两个锥体的空间并不规则,使得融合器外壳撑开后无法有效地接触锥体的内表面,使得椎体可能会发生滑移或错位,进一步加重脊柱的负担,甚至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增加患者的疼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包括两个对称的融合器主壳(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一侧设有融合器副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融合器主壳(1)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锥刺(11),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前后端均设有两个限位孔(12),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前后端均设有两个第一槽口(13),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前后端中心均设有第二槽口(14),多个所述第一槽口(13)分别位于对应的限位孔(12)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包括两个对称的融合器主壳(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一侧设有融合器副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融合器主壳(1)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锥刺(11),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前后端均设有两个限位孔(12),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前后端均设有两个第一槽口(13),两个所述融合器主壳(1)的前后端中心均设有第二槽口(14),多个所述第一槽口(13)分别位于对应的限位孔(12)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副壳(2)的一侧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21),两个所述连接架(21)之间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2),所述融合器副壳(2)的中心设有活动槽(23),所述融合器副壳(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矩形槽(24),所述融合器副壳(2)的内壁靠近活动槽(23)的位置设有多个卡槽(25),所述融合器副壳(2)的一侧前后端均开设有限位槽(26),所述固定板(22)的内侧中心固定连接有轴座(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创组合式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于融合器副壳(2)中心一侧的连接套(301),所述连接套(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302),所述凸轮(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03),所述连接环(303)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卡齿(304),所述连接环(303)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分布的固定块(305),多个所述固定块(305)与对应的卡齿(304)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306),所述连接环(3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锁头(307),所述凸轮(302)的前后端均设有活动板(308),两个所述活动板(308)上均固定连接有推块(309),两个所述矩形槽(24)内均设有撑板(310),两个所述撑板(310)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锥刺(311),两个所述撑板(310)的内表面前后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吕正品,胡耀全,何其聪,谌超,杨阳子久,吴贵帅,王学楠,罗皓严,左乾林,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