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活性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9679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极活性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负极活性层包括含有石墨晶体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石墨晶体的002、100特征峰的半高宽分别为β<subgt;002</subgt;、β<subgt;100</subgt;,002、100特征峰的衍射角分别为θ<subgt;002</subgt;、θ<subgt;100</subgt;,计算得到石墨晶体沿a轴方向的平均宽度L<subgt;a</subgt;和沿c轴方向的平均高度L<subgt;c</subgt;:L<subgt;a</subgt;=1.77λ/(β<subgt;100</subgt;*cosθ<subgt;100</subgt;),K=0.089,L<subgt;c</subgt;=(K*λ)/(β<subgt;002</subgt;*cosθ<subgt;002</subgt;);其中,La和Lc之间满足:1≤La/Lc≤2.5。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满足条件:1≤L<subgt;a</subgt;/L<subgt;c</subgt;≤2.5,不仅可以为Li<supgt;+</supgt;的嵌入/脱出提供更多的边缘位置,可以缩短Li<supgt;+</supgt;的扩散路径,这对提高速率性能都是有利的,而且有利于石墨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材料,具体涉及一种负极活性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能快速充放电以及自放电少等突出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等领域。为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使用高容量的负极材料来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常用方法之一。石墨因高克容量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电池负极中,然而,常规石墨带来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在充放电中通常会表现出较大的体积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性能。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缓解负极材料体积膨胀,保证电池的性能进一步提升,仍然是当前锂电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负极活性层,将其用于二次电池中,电池体积膨胀率低,电池安全性能好。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负极活性层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负极极片。

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二次电池。

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层的厚度Hμm、负极活性层的迂曲度τ、负极活性物质D50粒径Dμm、负极活性层的压实密度P g/cm3之间满足:1.6≤(H*τ)/(D*P)≤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τ满足:1.2≤τ≤2.5;和/或,所述H满足:5≤H≤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D满足:5≤D≤25;和/或,所述P满足:1.55≤P≤1.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迂曲度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层含有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层的厚度hμm、负极活性层的迂曲度τ、负极活性物质d50粒径dμm、负极活性层的压实密度p g/cm3之间满足:1.6≤(h*τ)/(d*p)≤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τ满足:1.2≤τ≤2.5;和/或,所述h满足:5≤h≤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d满足:5≤d≤25;和/或,所述p满足:1.55≤p≤1.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迂曲度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石墨的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石墨的xrd图谱中包含特征峰(002)峰、(100)峰;(002)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世权高云雷曾力于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锂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