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反硝化聚磷的研究多利用sbr反应器在实验室采用人工模拟废水进行研究,但是,利用连续流的sb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系统(sb系统)、采用实际的污水来进行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研究报道较少。
2、其中公开(公告)号:cn203333449u,公开了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由厌氧释磷区、好氧生物膜区、缺氧反硝化聚磷区、微曝气区组成,所述厌氧释磷区与好氧生物膜区之间设有快速沉淀区,好氧生物膜区上方设有曝气机,好氧生物膜区通过脱氧区与缺氧反硝化聚磷区相连,缺氧反硝化聚磷区设有导管连接微曝气区的下端,微曝气区通过沉淀区后与回流泵相接。
3、在上方的方案中提出的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不仅占据的空间较大,而且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不高。为此,提出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包括曝气池(1)、生物膜池(2)和沉淀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1)、生物膜池(2)和沉淀池(3)呈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所述曝气池(1)与生物膜池(2)之间通过第一排水管(4)连接,且第一排水管(4)的管壁设置有第一排水阀(5),所述曝气池(1)的侧壁固定设有曝气泵(6),所述曝气池(1)的内部固定设有曝气管(7),且曝气管(7)与曝气泵(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生物膜池(2)与沉淀池(3)之间通过第二水管(8)连接,且第二水管(8)的管壁设置有第二排水阀(9),所述生物膜池(2)的内部设有好氧菌液,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包括曝气池(1)、生物膜池(2)和沉淀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1)、生物膜池(2)和沉淀池(3)呈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所述曝气池(1)与生物膜池(2)之间通过第一排水管(4)连接,且第一排水管(4)的管壁设置有第一排水阀(5),所述曝气池(1)的侧壁固定设有曝气泵(6),所述曝气池(1)的内部固定设有曝气管(7),且曝气管(7)与曝气泵(6)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生物膜池(2)与沉淀池(3)之间通过第二水管(8)连接,且第二水管(8)的管壁设置有第二排水阀(9),所述生物膜池(2)的内部设有好氧菌液,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支腿(10),所述沉淀池(3)的底部固定设有排污管(11),且排污管(11)的管壁设置有排污阀(12),所述沉淀池(3)的侧壁固定设有抽水泵(13),且抽水泵(13)的抽水端延伸至沉淀池(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7)包括环形管(14)和多个直管(15),多个所述直管(15)均固定设置于环形管(14)的内部,所述环形管(14)的管壁和多个直管(15)的管壁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曝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三会,琚泽成,徐东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正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