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拉线装置。
技术介绍
1、注塑件在epb core(electronic park brake电子驻车制动中心)自动生产线成型工位进行加工时,需要通过机械手夹取epb电线放入相应的模具内,并通过相应定位治具上的定位销对电线进行定位。
2、相关技术中,当前定位治具上的定位销是按照电线尺寸进行设计的,不能对电线夹持的太紧。而由于epb电线是弯曲的,当机械手将其放入模具后,电线会在模具内复原至弯曲状态。这就使得当注塑件在模具内注塑成型时,电线的芯线会被成型后的注塑件冲出到产品表面,进而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使产品成为废品,进而不利于日常注塑件的加工。
3、因此,亟需一种当电线摆放到模具后能够将电线拉紧的机构,进而能够有效解决因电线弯曲的特性造成芯线在产品上漏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因电线弯曲的特性造成芯线在产品上漏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可在电线摆放到模具后拉紧电线,从而消除电线的弯曲特性,解决芯线露出的次品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包括:
3、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和导向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导向部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
4、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的一部分用于夹持线缆;
5、弹性驱动机构,所述弹性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件和连接部,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部分分
6、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导向部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由释放状态转换为压缩状态,所述弹性件由所述压缩状态转换为所述释放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导向部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另一部分运动,以使所述夹持机构的所述一部分拉动所述线缆使其变直。
7、为方便描述,以该弹性拉线装置应用于epb core(electronic park brake电子驻车制动中心)自动生产线成型工位加工epb电线为例来展开说明。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械手放置电线之前,第一驱动部驱动导向部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与导向部连接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会同步运动,使得弹性件由释放状态转换为压缩状态,此时机械手将电线放置在模具与夹持部的一部分,第一驱动部改变状态,使得弹性件由压缩状态转换为释放状态,推动导向部由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与导向部连接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会同步运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夹持机构的另一部分同步运动,以使夹持电线的夹持机构的一部分能够拉动电线使其变直。
9、然后再进行注塑成型,此时电线是在拉直状态下进行注塑成型,不会出现弯曲情况,也就是说不会被成型后的注塑件冲到表面,从而造成次品,整体结构简单,同时使用弹性件,避免了由于拉线力量过大而造成的断线风险,整体改造费用低,效果显著,解决了epb电线在成型时,由于电线本身扭曲的特性,从而造成电线漏出的次品。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线缆,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且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夹持或松开所述线缆。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械手将电线放入到模具中后,同步将模具外的电线放进夹持部,第二驱动部驱动夹持部进行夹持,之后第二驱动部被连接部的一部分带动着运动,与其连接的夹持部会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夹持部夹持的电线同步运动至拉直状态,然后再进行注塑成型,此时电线是在拉直状态下进行注塑成型,不会出现弯曲情况,也就是说不会被成型后的注塑件冲到表面,从而造成次品。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所述弹性拉线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限位孔,所述导向部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限位孔内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运动。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部穿过限位孔与连接部的一部分运动,来保证导向部能够带着连接部的一部分沿着限位孔运动,对导向部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保证其稳定且定向的运动,也使得电线进行稳定且定向的运动,防止电线运动轨迹不稳定导致其被拉坏。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所述连接部包括移动块和固定块,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移动块和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移动块分别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连接,所述移动块以可滑动地方式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保持固定,移动块进行运动,如此设于两者之间的弹性件能够在运动块运动时被压缩,同时移动块以可滑动地方式与连接板连接,当弹性件处于释放状态时,能够推动移动块沿连接板滑动,使得弹性件能够更好地释放力,从而带动夹持部夹持的电线运动,使其慢慢拉直,依靠弹性件的力来使得电线慢慢拉直,避免了由于拉线力量过大而造成的断线风险,整体改造费用低,效果显著,解决了epb电线在成型时,由于电线本身扭曲的特性,从而造成电线漏出的次品。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驱动板抵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连接板以可滑动地方式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驱动板运动,以带动所述导向部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装置连接驱动板,从而带动驱动板运动,而导向部与驱动板抵接,又同步带动导向部运动,又通过导向部连接移动块,使得移动块能够同步运动,从而对弹性件进行压缩,同时当电线夹持完成后,弹性件开始进行释放,带动移动块改变运动方向,此时改变驱动装置的状态,使其也同步带动驱动板运动,从而使得导向部上下保持相同的运动轨迹。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所述弹性拉线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电线放置在支撑杆上,从而在电线拉直过程中为电线提供支撑力,保证电线不被扯断。
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弹性拉线装置,所述移动块的两侧设有通孔,所述导向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移动块连接。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块的两端都设置通孔且都连接导向部,使得移动块的两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线缆,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且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夹持或松开所述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线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限位孔,所述导向部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限位孔内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移动块和固定块,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移动块和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移动块分别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连接,所述移动块以可滑动地方式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驱动板抵接,所述驱动板与所述连接板以可滑动地方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线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所述连接板,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支撑座之间,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的两侧设有通孔,所述导向部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移动块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的两侧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远离所述第二驱动部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滑动装置,以使所述移动块与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抵接条和滑动条,所述抵接条与所述滑动条连接,所述抵接条与所述导向部抵接,所述滑动条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线缆,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且能够驱动所述夹持部夹持或松开所述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拉线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限位孔,所述导向部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带动所述导向部在所述限位孔内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一部分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移动块和固定块,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移动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移动块和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移动块分别与所述导向部和所述第二驱动部连接,所述移动块以可滑动地方式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驱动装置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导向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青松,苏日成,范启贤,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