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挤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477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挤出装置,包括外壳体。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使用时是借助油相进口以及油相出口可以确保油相存储腔内油相物质的连续补给,借助水相进口以及水相出口可以确保水相存储腔内水相物质的连续补给,同时配合气囊的间歇式膨胀以及收缩,可以实现挤压杆由水相存储腔以及油相存储腔内的间歇性穿过,以便在挤压杆作用下将水相物质以及油相物质经挤出口挤出,以实现大粒径乳脂肪球脂质体的制备,由于在该种制备方式下,大粒径乳脂肪球脂质体的制备是通过一次挤压成型的,而且油相物质以及水相物质的补给是连续的,从而使得大粒径乳脂肪球脂质体的整个制备过程更加的连续,制备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类乳脂肪球脂质体制备,具体涉及一种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挤出装置


技术介绍

1、乳脂肪是乳的主要成分之一,以小球或液滴状分散在乳浆中,平均粒径为3μm-4μm,最高为20μm。乳脂肪球除含有人类必需的脂肪酸和磷脂,也是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因而乳脂肪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脂肪。乳脂肪球从乳腺细胞释放到母乳的过程中,通过细胞膜时,被磷脂层(由磷脂、鞘脂、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包裹,从而使脂肪均匀分布在水中。脂质体是一种人工制备的,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覆活性物质的载体。脂质体具有与细胞膜类似的结构,因此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其粒径一般为0.1μm-1μm。脂质体的内核为水相,脂溶性成分则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将脂质体制备成乳脂肪球的尺度大小,虽然失去了其小粒径带来的渗透效应,但粒径变大后载量升高,制备所需的压力降低,更易于实现。

2、目前在制备大粒径的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时是先采用薄膜分散法、溶剂注入法、逆向蒸发法、微流控技术来制备粗质的类乳脂肪球脂质体,而后再经挤出工艺才能够得到粒径均匀的大粒径类乳脂肪球脂质体,在上述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侧布设有中间壳体(2),所述中间壳体(2)内侧布设有内壳体(3),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中间壳体(2)之间成型有油相存储腔(14),所述中间壳体(2)与所述内壳体(3)之间成型有水相存储腔(15),所述内壳体(3)内侧安装有气囊(7),所述气囊(7)外侧壁下部均布有支撑垫片(6),所述支撑垫片(6)背对所述气囊(7)一侧安装有挤压杆(16),所述挤压杆(16)外与所述内壳体(3)之间安装有弹簧(5),所述外壳体(1)上正对所述挤压杆(16)处开设有微孔状的挤出口(13),所述油相存储腔(14)的油相进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侧布设有中间壳体(2),所述中间壳体(2)内侧布设有内壳体(3),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中间壳体(2)之间成型有油相存储腔(14),所述中间壳体(2)与所述内壳体(3)之间成型有水相存储腔(15),所述内壳体(3)内侧安装有气囊(7),所述气囊(7)外侧壁下部均布有支撑垫片(6),所述支撑垫片(6)背对所述气囊(7)一侧安装有挤压杆(16),所述挤压杆(16)外与所述内壳体(3)之间安装有弹簧(5),所述外壳体(1)上正对所述挤压杆(16)处开设有微孔状的挤出口(13),所述油相存储腔(14)的油相进口(9)以及油相出口(11)均伸出所述外壳体(1),所述水相存储腔(15)的水相进口(8)以及水相出口(12)均贯穿所述外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类乳脂肪球脂质体挤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进口(8)以及所述水相出口(12)还依次贯穿所述中间壳体(2)、所述油相存储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帆张烜索爽石佳侯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康普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