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及齿轨车技术方案_技高网

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及齿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9461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及齿轨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包括主泵、齿驱马达、轮驱马达、切换阀组、功能阀组;切换阀组连接在主泵与齿驱马达、轮驱马达之间;切换阀组具有串联齿驱马达与主泵的齿驱状态,以及串联轮驱马达与主泵的轮驱状态;齿驱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自由轮阀组,且轮驱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自由轮阀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通过设置轮驱马达,使得齿轨车能够在无坡度条件下通过轮驱马达驱动车轮行驶,实现齿轨车的车轮粘着驱动,以满足齿轨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快速高效的行驶要求。同时切换阀组和功能阀组的设置,能够实现齿轨车在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轨车,特别涉及一种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设有上述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的齿轨车。


技术介绍

1、齿轨车作为一种特殊的轨道运输工具,以其独特的齿轮驱动系统,能够在复杂地形和陡峭坡道上实现高效、稳定的行驶,在复杂地形和坡道条件下进行高效运输的能力,从而广泛应用于采矿业。

2、目前,齿轨车普遍采用齿轮驱动的单一驱动模式,齿轮驱动模式主要利用齿轮与轨道上齿条的啮合,驱动齿轨车爬坡和复杂地形上行驶。但是在平直路段和在无坡度条件下,现有的齿轨车仅采用齿轮驱动模式行驶,难以在平直的轨道上高速行驶,同时也无法在非齿轨路段上行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能够实现齿轨车的车轮粘着驱动,同时实现齿轨车在两种驱动模式之间的切换。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包括主泵、齿驱马达、轮驱马达、切换阀组、功能阀组;

4、所述齿驱马达与齿轮传动连接,且所述轮驱马达与车轮传动连接;

5、所述切换阀组连接在所述主泵与所述齿驱马达、所述轮驱马达之间;

6、所述切换阀组具有串联所述齿驱马达与所述主泵的齿驱状态,以及串联所述轮驱马达与所述主泵的轮驱状态;

7、所述齿驱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一自由轮阀组,且所述轮驱马达的两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自由轮阀组;

8、所述功能阀组具有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自由轮阀组导通所述轮驱马达的两个油口的第一状态,以及控制所述第一自由轮阀组导通所述齿驱马达的两个油口的第二状态。

9、进一步的,还包括总控阀和第一辅助泵;所述总控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泵,所述总控阀的回油口连通油箱;所述第一辅助泵能够通过所述总控阀的工作油口向所述切换阀组、所述功能阀组提供控制油压,以驱使所述切换阀组在所述齿驱状态和所述轮驱状态之间切换,并驱使所述功能阀组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0、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阀组包括第一齿驱插装阀、第二齿驱插装阀、第一轮驱插装阀、第二轮驱插装阀和第一换向阀;所述主泵的一油口与所述第一齿驱插装阀、所述第一轮驱插装阀的第一油口连通,且所述主泵的另一油口与所述第二齿驱插装阀、第二轮驱插装阀的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齿驱插装阀、所述第二齿驱插装阀的第二油口分别连通所述齿驱马达的两个油口,且所述第一轮驱插装阀、所述第二轮驱插装阀的第二油口分别连通所述轮驱马达的两个油口;所述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主泵的两个油口其一连通,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一齿驱插装阀、所述第二齿驱插装阀的控制油口,且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轮驱插装阀、所述第二轮驱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一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总控阀的工作油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阀组包括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泵,且所述第二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能够向所述第二自由轮阀组输入油压;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能够向所述第一自由轮阀组输入油压;所述第二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总控阀的工作油口。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自由轮阀组包括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自由轮阀组包括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且所述第二截止阀的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当所述第二换向阀向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的控制油口提供油压时,所述第一截止阀能够导通所述齿驱马达的两个油口,且所述第二截止阀能够导通所述轮驱马达的两个油口。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截止阀被配置为串联连接的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截止阀之间设有连通所述油箱的回油油路;和/或,所述齿驱马达的两个油口通过补油油路与第二辅助泵相连。

14、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阀组还包括第三换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辅助泵,且所述第三换向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工作口通过两个支路连通所述轮驱马达的壳体缷油口,且一所述支路串联有减压阀,另一所述支路上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三换向阀的控制油口与所述总控阀的工作油口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齿驱马达为变量马达,且所述齿驱马达的单活塞变量缸的两个腔体分别通过第一变量油路和第二变量油路与变量阀组连通;所述变量阀组包括变量控制阀,所述变量控制阀的进油口连通辅助油路,所述变量控制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且所述变量控制阀的工作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变量油路;所述第一变量油路能够连通所述齿驱马达的任一油口,以及连通所述辅助油路;所述变量控制阀的第一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且所述变量控制阀的第二控制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油路。

16、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阀组;所述辅助阀组包括蓄能器、第四换向阀以及两个制动油路;两个所述制动油路分别连通齿驱制动缸和轮驱制动缸;所述第四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蓄能器,且所述第四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制动油路。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通过设置轮驱马达,使得齿轨车能够在无坡度条件下通过轮驱马达驱动车轮行驶,实现齿轨车的车轮粘着驱动,以满足齿轨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快速高效的行驶要求。同时切换阀组和功能阀组的设置,能够实现齿轨车在齿轮驱动模式和车轮粘着驱动模式之间的切换,以使齿轨车既能通过齿轮驱动而在复杂地形及陡峭坡道上行驶,又能够通过车轮粘着驱动而满足齿轨车在平直轨道上快速高效行驶的特点。

1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齿轨车,所述齿轨车中设有如上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

2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齿轨车及或与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齿轨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轨车动力切换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强杨阳刘佳金王亚风李英娜彭万万白家伟李铮肖铁锁王贵耕王亮刘帅帅戴朝阳高裕泰李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