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组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449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9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组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液冷板、隔热板、第二液冷板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液冷板用于与控制元件换热,所述第一液冷板内部设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第一液冷板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连通排布。所述第二液冷板内的第二流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用于流通载冷剂。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靠近所述第二液冷板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温控组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温控组件的换热效率,并能够根据发热工况通过不同的温控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温度控制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温控组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力电子装置不断朝着大功率、高密度、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器件的散热效果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2、常见的电子功率器件散热冷却方式有风冷式散热、液冷式散热、半导体散热、热管式散热等方式,传统的单一风冷和液冷散热等已经难以满足现有设备的散热需求,多方式组合冷却系统已经开始应用在各个散热场景。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冷却系统的散热方式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其散热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完全满足高发热功率器件的散热需求,同时,其散热方式单一,没有根据器件的不同散热需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散热控制,导致冷却系统的能源消耗较高,不利于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温控组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效率低下,以及温控方式单一导致的能耗较高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液冷板、隔热板、第二液冷板和半导体制冷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由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连通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边缘向中心呈螺旋式排布,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边缘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和循环水泵,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循环连通;所述室外风机用于提高所述室外换热器处的空气流通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液冷板、隔热板、第二液冷板和半导体制冷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由所述第二液冷板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连通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由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边缘向中心呈螺旋式排布,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液冷板的边缘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和循环水泵,所述第一液冷板、所述第二液冷板、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室外换热器依次循环连通;所述室外风机用于提高所述室外换热器处的空气流通速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盘管组件和第二换热盘管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盘管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互相远离,形成v字形结构,所述室外风机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卓刘振江茅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