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371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12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及其构建方法,涉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人工湿地包括基质层、湿地植物层和底栖动物层,其中底栖动物为正颤蚓。构建方法采用序批式上行进水与漫流出水的方式,将含抗生素的污水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人工湿地进行净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人工湿地,显著提升了抗生素胁迫下人工湿地的氮去除效率,对污水中抗生素的去除率也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尤其涉及一种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人工湿地是一类利用水生动植物、基质及微生物互作关系,实现污水净化的有效方式。然而,其净化效果受到湿地内部和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土壤孔隙度过低限制基质氧气扩散、碳源不足、氮浓度过高以及其他污染物均会降低其污染物去除率。因此,关注胁迫因素并制定缓解策略对保持人工湿地功能和生态完整性至关重要。

2、因应用广泛和处理效率低等因素,抗生素已成为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水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研究证实,人工湿地可通过吸收和降解作用,减少污水中抗生素含量。然而,抗生素也会通过扰乱植物代谢、影响碳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发挥等方式,削减人工湿地净化性能,进而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目前,研究多聚焦于人工湿地净化抗生素相关技术,但对抗生素反向影响人工湿地功能以及如何缓解该影响的相关技术的研究关注较少,这限制了人工湿地净化功能的改善和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1)为黄菖蒲,黄菖蒲移栽密度为50~60株/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颤蚓添加密度为1.25×104~1.5×104个/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1)为黄菖蒲,黄菖蒲移栽密度为50~60株/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颤蚓添加密度为1.25×104~1.5×104个/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2)的高度为8~12cm;

6.一种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湿地的构建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解抗生素胁迫的正颤蚓强化净化型人工湿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植物为黄菖蒲,黄菖蒲移栽方法为:选取高度为18~30cm、叶片数和叶片大小相似的黄菖蒲预培养6~8天,待其生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强章娅妮陈云刘立军廖章君王东耀于桓赵佳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