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特别涉及一种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信息设备与信息化设备的大量协同应用,除了传统自上而下的“烟囱式”协同工作方式,现如今电子信息设备系统间直接协同工作的高效敏捷工作方式也越来越重要。目前电子信息设备系统间信息协同普遍采用人工电话、文本/命令报文等方式,该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2、1、严重依赖当时的网络链路状态,突发网络状态不稳定的节点可能会错失重要的协同控制命令;
3、2、现有方法基本都是基于点对点传输,不支持协同控制命令的跨节点传递;比如a、b、c三个节点,a、b直接通信,b、c直接通信,而a、c由于某种原因无法直接连接,此情况下a无法向c进行跨节点协同控制;
4、3、异常节点恢复通信后无法接收错失的命令,无法继续协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基于消息的分布式交互机制,针对多电子信息设备系统节点间协同控制场景,实现多电子信息设备系统节点间控制命令的灵活可靠传递,提升系统整体生存能力和抗毁性。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s1:各节点的设备生成报文缓存至本地;
4、s2:生成报文的设备作为发送端,基于报文id向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广播查询消息,进行报文传递;
5、s3:接收到查询消息的设备作为接收端,获取所述查询消息中的报文id;
6
7、s5:发送端根据接收的其它设备节点请求缺少报文消息,从本地缓存中获取对应报文实体发送至请求对应的接收端。
8、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发送端通过设备id和产生报文的时间戳生成的报文id。
9、进一步的,进一步的,所述查询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报文id,多个报文id构成报文编码列表。
10、进一步的,步骤s5之后,还包括:
11、接收端将接收的报文实体缓存添加在本地,并基于当前的报文实体,向对应的发送端广播查询消息,执行新一轮次报文传递过程,直至互连的各设备达成一致的报文缓存。
12、进一步的,接收端接收到报文实体后,还包括:
13、基于报文实体,判断本地缓存是否存在当前接收的报文实体,若存在则忽略该报文实体,若不存在,则将该报文实体缓存添加到本地。
14、进一步的,作为发送端的设备,定时向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发送查询消息。
15、进一步的,生成报文的设备在当前轮次的消息传递中,至多接收一个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广播的查询消息。
16、进一步的,当前轮次的消息传递中作为接收端的设备,接收对应发送端的报文实体缓存添加到本地后,在下一轮次的消息传递中作为发送端向上一轮次的发送端广播查询消息。
17、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以及第三设备;
18、所述第二设备分别与所述第一设备以及所述第三设备连接,各设备生成各自的报文并缓存在本地。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以及第三设备之间的消息传递过程如下:
20、所述第一设备作为发送端向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查询消息,所述第二设备作为发送端向所述第三设备广播查询消息;
21、所述第二设备和所述第三设备分别根据接收的查询消息,判断本地缓存中是否有不存在的报文id,若没有,则作为接收端的设备完成其当前轮次的报文传递,若有,则向该查询消息所属的发送端发送请求缺少报文消息;
22、接收到请求的发送端,从本地缓存中获取对应报文实体发送至请求对应的接收端;
23、对应的接收端将报文实体缓存添加到本地,并基于当前本地缓存的报文,向发送端广播查询消息,执行下一轮次的消息传递,直至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以及第三设备达成一致的报文缓存。
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5、本专利技术基于消息的分布式交互机制,在设备非全连接的多设备互联场景下,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各自的消息处理流程,实现两者的消息传递,并通过多轮次消息传递实现了各设备互相实时掌握当前工作状态;连接的各设备构成的节点采用相同的消息处理流程,可通过中间设备节点实现无直接连接设备间报文可靠送达;使得设备在网络中断、设备损坏等异常情况解除后,能够及时接收控制命令,继续与其他设备协同工作,提升系统整体生存能力和抗毁性,实现了多设备间灵活协同控制,到达“单点控制,分布式执行”的协同工作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发送端通过设备ID和产生报文的时间戳生成的报文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报文ID,多个报文ID构成报文编码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之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接收到报文实体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发送端的设备,定时向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发送查询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报文的设备在当前轮次的消息传递中,至多接收一个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广播的查询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轮次的消息传递中作为接收端的设备,接收对应发送端的报文实体缓存添加到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设有3个,分别为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以及第三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以及第三设备之间的消息传递过程如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发送端通过设备id和产生报文的时间戳生成的报文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询消息包括至少一个报文id,多个报文id构成报文编码列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之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接收到报文实体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设备节点间的消息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发送端的设备,定时向所连接的其它设备发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云,江浩,郭金松,苏世游,滕红,肖启战,张现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