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纸盒加工,特别涉及一种内盒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一些内盒通过一个整体式的纸板折叠形成,纸板包括的a区、b区、c区和d区,其通过折叠的方式围绕形成一个框形,但是,现有的折叠方式其采用平推的方式,而平推不具备缓冲结构,a区、b区、c区和d区的连接处容易断裂,从而产生瑕疵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盒折叠装置,通过一个抵接架结构可以先抵住纸板,从而在纸板折叠时候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防止纸板因折叠件移动而打断对应的连接处。
2、本技术公开涉及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3、机架,
4、模具,其设于机架上用于纸板的夹持和支撑;
5、夹持件,其设于机架上用于将纸板a区夹持在模具上;
6、b区折叠件,其设于机架上并位于模具的下方,机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b区折叠件升降的b区第一驱动件和驱动b区折叠件伸缩的b区第二驱动件,b区折叠件包括向里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抵接架和设于第一抵接架底部的第一折叠辊;
7、c区折叠件,其设于机架上并位于模具的下方,机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c区折叠件升降的c区第一驱动件,所述c区折叠件包括向里并向下倾斜的第二抵接架和设于第二抵接架底部的第二折叠辊。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纸板通过夹持件将纸板的a区夹持在模具上,然后b区第一驱动件带动b区折叠件上升,此时,倾斜设置的第一抵接架会先与纸板的b区接触,从而托住纸
9、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第一折叠辊转动设于第一抵接架的底部,第二折叠辊转动设置在第二抵接架底部。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采用滚动的方式可以防止戳破纸板,稳定性更好。
11、本技术的再进一步设置:第一抵接架和第二抵接架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和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衔接板构成,且两支撑板之间并位于两者顶部位置还设有抵接板,抵接板的外侧呈弧形设置形成抵接面。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分体式设置,可以简化加工工艺的难度,并且在装配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机架上还设有b区升降台,b区第二驱动件设于b区升降台上并与其同步升降,b区折叠件设于b区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上,b区第一驱动件包括用于驱动升降台第一步升降的一段升降驱动件和驱动升降台第二步升降的二段升降驱动件。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升降台进行安装其使用的时候更加稳定,并且使得b区升降台可以进行二段升降,第一折叠辊可以进行下压修边。
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还包括设于c区第一驱动件输出端上的c区升降台,c区折叠件设于c区升降台上,且c区升降台上还设有用于驱动c区折叠件伸缩的c区第二驱动件。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升降台进行安装,c区折叠件在升降的时候更加稳定,并且通过c区第二驱动件的伸缩,可以带动c区折叠件的伸缩,从而实现避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辊转动设于第一抵接架的底部,第二折叠辊转动设置在第二抵接架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抵接架和第二抵接架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和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衔接板构成,且两支撑板之间并位于两者顶部位置还设有抵接板,抵接板的外侧呈弧形设置形成抵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设有B区升降台,B区第二驱动件设于B区升降台上并与其同步升降,B区折叠件设于B区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上,B区第一驱动件包括用于驱动升降台第一步升降的一段升降驱动件和驱动升降台第二步升降的二段升降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C区第一驱动件输出端上的C区升降台,C区折叠件设于C区升降台上,且C区升降台上还设有用于驱动C区折叠件伸缩的C区第二驱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折叠辊转动设于第一抵接架的底部,第二折叠辊转动设置在第二抵接架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盒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抵接架和第二抵接架包括分体式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和连接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衔接板构成,且两支撑板之间并位于两者顶部位置还设有抵接板,抵接板的外侧呈弧形设置形成抵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宏,詹印聪,叶世澳,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精工机械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