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探测量,具体为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1、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一般会有水位和深层水温观测手段,对于水温传感器投放位置有较高要求,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水温梯度大的区间;2、水温背景噪声小的区间;3、水温潮汐效应明显的区间,这就要求我们对水井的水温梯度进行精确测量;
2、很多流体观测井采用的是石油或煤矿钻探井,深度几百到几千米不等,目前测量水温梯度,只能用人工操作简易测量长度装置进行测量,但误差较大,为了精确测量不同深度的水温,确定水温传感器的投放位置,设计本专利技术装置。
3、参考公开号为cn216925847u的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地震观测深井水温梯度测量装置,该地震观测深井水温梯度测量装置利用收放驱动机构驱动传感器收放机构旋转,可以实现对线缆的收放,从而调节温度传感器的高度位置,利用深度测量机构测量线缆下放的长度,可以推算温度传感器进入水中的深度,从而将温度传感器进入水中的深度与温度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进行组对结合,实现水温的梯度测量。
4、目前测量水温梯度多采用人工或者收放机构完成水温测量操作,例如上述水温测量装置同样采用收放机构配合温度传感器完成测量工作,但是目前水温测量装置其上的温度传感器多采用直接外露的方式进入深井内,因而在温度传感器收放过程中极易与异物接触出现损坏的问题,且温度传感器长期外露极易积聚大量杂物,影响了水温的精准测量,无法对水温梯度数据有序采集,影响了后续数据分析结果;
5、同时目前水温测量装置未对温度传感器的收放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包括装配架,在装配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收卷辊,在收卷辊上绕卷有线缆,在装配架上一侧通过支架安装有正反转数控电机,还包括:
4、接收机构,设置于装配架上完成线缆的收放控制操作,接收机构分为感知单元、两个限制单元,感知单元用于接收线缆的收放数据,两个限制单元用于完成线缆的主动引导限制;
5、引导机构,设置于检测区域完成线缆的引导控制操作;
6、检测机构,设置于线缆底部用于水温的主动测量,检测机构分为辅助单元、壳体、检测单元、动态清理单元以及控制单元,辅助单元设置于壳体顶部完成动态配重动作,检测单元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内用于水温测量,动态清理单元用于完成检测单元的辅助清理工作,控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完成检测单元、辅助单元以及动态清理单元的同步控制。
7、进一步地,该感知单元包括:
8、矩形框,设置于装配架上,在矩形框上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旋转轴,在矩形框上一侧与旋转轴连接有转数传感器,在矩形框上另一侧与旋转轴连接有力矩传感器;
9、固定滑轮,固定套设在旋转轴外部完成线缆的引导。
10、进一步地,每个限制单元均包括:
11、限制框,设置于矩形框上;
12、两个引导轮,对称转动设置于限制框内顶部、底部,通过两个引导轮完成线缆的主动引导。
13、进一步地,该壳体包括:
14、圆形外壳,设置于辅助单元底部,在圆形外壳内中间位置设置有调节区,在圆形外壳四周呈圆形阵列设置有多个与调节区互通的贯穿区;
15、隔离板,通过支架间隔设置于圆形外壳底部;
16、收纳区,设置于圆形外壳底部并与调节区内互通。
17、进一步地,该辅助单元包括:
18、配重件,设置于圆形外壳顶部,该配重件顶部与线缆可拆固定连接;
19、配重区,开设于配重件内,且配重区与外界互通,在配重区内滑动密封设置有活塞板;
20、一号管,连通设置于配重区底部一侧,在配重区底部另一侧连通安装有二号管。
21、进一步地,该辅助单元还包括:
22、多个滑动板,滑动设置于多个贯穿区内,每个滑动板一侧均设置有一号齿条区,每个滑动板另一侧均设置有二号齿条区;
23、多个转换轴,转动设置于多个贯穿区内顶部,多个转换轴上均设置有平衡臂,平衡臂能够跟随转换轴隐藏至贯穿区内;
24、多个转换齿轮,固定套设在多个转换轴外部,每个转换齿轮均与二号齿条区咬合传动连接;
25、多个浮力气囊,设置于多个平衡臂顶部,每个浮力气囊底部一侧均连通安装有互通管。
26、进一步地,该检测单元包括:
27、测量传感器;
28、电推杆,通过支架设置于收纳区内顶部,电推杆输出端与测量传感器传动连接。
29、进一步地,该控制单元包括:
30、控制盘,设置于电推杆上方,在控制盘底部与测量传感器之间设置有多个固定杆;
31、操作杆,固定设置于控制盘顶部,且操作杆顶部滑动穿过圆形外壳、配重件与辅助单元传动连接;
32、多个引导齿板,呈圆形阵列设置于调节区内;
33、多个控制臂,呈圆形阵列设置于控制盘上表面,每个控制臂顶部均转动安装有控制齿轮,每个控制齿轮分别与相邻的引导齿板、一号齿条区咬合传动连接。
34、进一步地,该控制单元还包括:
35、挤压室,通过支架设置于调节区内底部,在挤压室内滑动密封安装有一号活塞件,在一号活塞件与挤压室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36、多个输送管,连通设置于挤压室底部四周,多个输送管分别通过弹簧管与多个互通管连通。
37、进一步地,该动态清理单元包括:
38、环形件,设置于圆形外壳底部,在环形件内壁可拆安装有环形刮板,通过环形刮板完成测量传感器的刮擦清理;
39、环形腔,设置于环形件顶部,在环形腔顶部转动密封安装有环形盖板,在环形腔内壁呈圆形阵列连通设置有多个喷头,在环形腔外部套设有外齿圈;
40、驱动圆腔,设置于圆形外壳底部一侧,在驱动圆腔内转动密封安装有驱动叶轮,在驱动叶轮顶部传动安装有与外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
41、三号管,连通设置于驱动圆腔一侧,三号管通过柔性管道与二号管连通,在驱动圆腔另一侧连通安装有四号管。
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43、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上的检测单元以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圆形外壳上,能够完成检测单元的隐藏保护,避免受外界异物干扰导致损伤的问题,同时检测机构上的辅助单元能够对圆形外壳进行动态配重以及平衡处理,使得检测机构保持稳定,同时通过控制单元能够对辅助单元、动态清理单元以及检测单元完成同步控制,降低了整体控制难度,便于操作;
44、2、本专利技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包括装配架,在装配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收卷辊,在收卷辊上绕卷有线缆,在装配架上一侧通过支架安装有正反转数控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知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限制单元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单元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辅助单元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单元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态清理单元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包括装配架,在装配架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收卷辊,在收卷辊上绕卷有线缆,在装配架上一侧通过支架安装有正反转数控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知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限制单元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地震环境的水温梯度深度测量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芳芳,张军,廖发圣,郑晨晨,张曼,陈亚红,申茂正,潘舒宁,周铭辉,侯梦溪,朱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