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体墙端部转角构造柱的砌体模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273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砌体墙端部转角构造柱的砌体模板结构,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砌体模板结构存在的砌筑砂浆灰缝层容易形成漏浆,以及免支模壳砌块容易发生跑模移位现象的技术问题;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的一端开口处设置竖向的台阶形企口,在与该开口对接的砌块立面上设置对接的竖向带台阶企口,使该壳砌块与对接的墙体砌块通过企口对接在一起,起到了有效防止混凝土通过对接竖向缝漏浆现象的发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侧立面与墙体砌块侧立面之间设置橄榄状拉接件,利用砌筑墙体形成对L形免支模壳砌块向外移位的制约,从而克服了转弯构造柱的壳砌块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跑模和移位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结构砌体墙体,特别涉及一种砌体墙端部转角构造柱的砌体模板结构


技术介绍

1、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施工中,当一次框架结构完成后,一般要进行二次结构的施作,在二次结构砌体墙体施作时,需要在墙体中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主要起到对砌筑墙体横向拉结与框架结构连为一体的作用,保证砌筑墙体的稳定;传统的施工顺序是:在楼层板上先预留出构造柱施作位置,在该位置上完成构造柱柱内钢筋的绑扎,然后,再砌筑完成构造柱的侧边墙体,最后,依附已完成的砌筑墙体支设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模板,通过浇筑混凝土完成构造柱的构建,从而实现构造柱对砌筑墙体的拉接,使构造柱与墙体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楼层板上有些二次结构的砌筑墙体呈90度转弯形布置,这就需要预留并构筑出90度转弯构造柱来,以实现对转弯布置墙体的拉接,由于此处处于墙体端部,在此处加固固定转弯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模板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同领域技术人员做出了各种尝试;例如:专利号202311229022.0,专利名称为“一种砌体墙构造柱的免支模施工方法”公开了一种构造柱的构建方法,该专利专利技术了一种一端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体墙端部转角构造柱的砌体模板结构,包括转角处前侧墙体砌块(6)和转角处右侧墙体砌块(5),在转角处前侧墙体砌块(6)与转角处右侧墙体砌块(5)之间,设置有转角构造柱浇筑空间(1),在转角构造柱浇筑空间(1)内设置有构造柱柱内主筋(3)和构造柱柱内箍筋(4),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柱柱内主筋(3)和构造柱柱内箍筋(4)外侧的转角构造柱浇筑空间(1)内,设置有L形免支模壳砌块(2),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左前侧设置有开口(13),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内腔中嵌入有L形弹性壁内胆(7),在L形弹性壁内胆(7)的左前侧设置有内胆开口(14),L形弹性壁内胆(7)的形状是与L形免支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体墙端部转角构造柱的砌体模板结构,包括转角处前侧墙体砌块(6)和转角处右侧墙体砌块(5),在转角处前侧墙体砌块(6)与转角处右侧墙体砌块(5)之间,设置有转角构造柱浇筑空间(1),在转角构造柱浇筑空间(1)内设置有构造柱柱内主筋(3)和构造柱柱内箍筋(4),其特征在于,在构造柱柱内主筋(3)和构造柱柱内箍筋(4)外侧的转角构造柱浇筑空间(1)内,设置有l形免支模壳砌块(2),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左前侧设置有开口(13),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内腔中嵌入有l形弹性壁内胆(7),在l形弹性壁内胆(7)的左前侧设置有内胆开口(14),l形弹性壁内胆(7)的形状是与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构造柱柱内主筋(3)和构造柱柱内箍筋(4)设置在l形弹性壁内胆(7)的中空空间内;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顶端口上,设置有l形免支模壳砌块顶端企口(8),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底端口上,设置有l形免支模壳砌块(2)底端企口(9),在l形免支模壳砌块(2)的开口(13)上设置有开口竖向企口(16);在转角处前侧墙体砌块(6)的后侧立面上设置有前侧墙体砌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杨书伟王濮李少鹏秦万军董健郭国敏赵鑫郭向波申亚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首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