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264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9:06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涉及电气元件散热技术的领域,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包括导热腔体,所述导热腔体为扁平结构,所述导热腔体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面,所述导热腔体靠近其中一个主侧面的侧壁作为底壁,导热腔体靠近另一个主侧面的侧壁作为顶壁,所述导热腔体内容纳有液气相变介质;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设有多个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具有疏松的孔隙,所述吸液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热腔体的底壁和顶壁,所述吸液芯的截面尺寸沿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减小。本申请能够提升电子产品中微型发热件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气元件散热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产品日趋智能及复杂化,电子产品的电子元件(特别是以芯片为代表的微型发热件)的体积日渐微小化,单位面积上的密集度也愈来愈高。而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电子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大。倘若没有良好的散热方式来及时去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过高的温度将会导致电子元件产生电子游离与热应力等现象,造成电子元件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以至于缩短电子元件的寿命。因此,如何排除这些热量以避免微型发热件的过热,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高散热led线路板,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散热基层、绝缘导热层及线路层,所述散热基层为金属板,其上表面设有多个锥状凸块;所述锥状凸块的顶部设有两根交叉的传热条。伸入绝缘导热层中的锥状凸块,增加了散热基层与绝缘导热层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撒热基层与绝缘导热层间的导热效率。

3、上述技术中,电子器件散热主要是通过导热体以及散热片之间的热传导来完成的,散热效果较为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电子产品中微型发热件的散热效果,本申请提供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2、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包括导热腔体,所述导热腔体为扁平结构,所述导热腔体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面,所述导热腔体靠近其中一个主侧面的侧壁作为底壁,导热腔体靠近另一个主侧面的侧壁作为顶壁,所述导热腔体内容纳有液气相变介质;所述导热腔体的内侧设有多个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具有疏松的孔隙,所述吸液芯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热腔体的底壁和顶壁,所述吸液芯的截面尺寸沿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减小。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导热装置使用时,使导热腔体的底壁贴合微型发热件的表面。微型发热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腔体的底壁作用于导热腔体内的液气相变介质,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吸热后蒸发为气态,并通过与导热腔体顶壁向外散发热量,使气态的液气相变介质在导热腔体的顶壁冷凝为液态,由于吸液芯具有疏松的孔隙,使得冷凝后的液气相变介质能够在毛细作用下,从吸液芯的小端流向吸液芯的大端,使液气相变介质富集在导热腔体内侧靠近底壁的一侧。上述过程中,单向导热装置利用液气相变介质吸收微型发热件产生的热量,能够提高单向导热装置的热传递效率,从而增加单向导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5、可选的,所述导热腔体的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粗糙的亲水纹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导热腔体的内表面设置粗糙的亲水纹理,使亲水纹理能够通过毛细作用吸附液气相变介质,使吸液吸大端的液气相变介质能够在毛细作用的作用下漫流至导热腔体的底壁,使液气箱变介质与导热腔体的底壁之间的接触面增大,使液气箱变介质的吸热效率提升,从而有利于提升单向导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7、可选的,所述导热腔体的内腔为真空状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导热腔体的内腔为真空状态,使导热腔体内的液气箱变介质较为易于蒸发。

9、可选的,所述导热腔体设有抽气孔道,所述抽气孔道的一端设有连通孔,所述抽气孔道的另一端贯通设置,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导热腔体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抽气孔道的截面尺寸,所述抽气孔道内设有用于堵塞所述连通孔的活动密封塞,所述导热腔体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抽气孔道的密封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热腔体加工成型后,通过抽气孔道对导热腔体的内腔抽真空,在此过程中活动密封塞在气流的推动下离开连通孔;完成抽真空动作后,活动密封塞在外界空气的压力下抵紧连通孔的边缘,接着利用密封件封堵抽气孔,使抽气孔道和导热腔体的内腔保持封闭。

11、可选的,所述导热腔体的顶壁的内侧面设有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设有导流槽道,所述导热腔体的顶壁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导流槽道外露,所述吸液芯的小端位于所述导流槽道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热蒸发为气态的液气相变介质,在导热腔体的顶壁冷凝为液态,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附着在导热腔体的顶壁,导热腔体顶壁的疏水层的材料能够排斥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使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集中流向疏水层的导流槽道,使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较为易于流向吸液芯,有利于提高液气相变介质的循环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吸液芯为圆台结构,所述吸液芯的大端连接所述导热腔体的底壁,所述吸液芯的小端连接所述导热腔体的顶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液芯设置为圆台状,结构较为均衡,且易于加工。

15、可选的,所述导热腔体的底壁设有若干平行间隔排列的隔条,所述隔条具有疏松的孔隙,所述隔条与所述导热腔体的顶壁之间留有间距余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条能够吸蓄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使液气相变介质的有效容积增加。隔条设置成条状结构,使隔条沿导热腔体的底壁的内侧面的连续性更强,使隔条相比于吸液芯具有更大的容纳空间。

17、可选的,所述吸液芯与所述导热腔体的底壁连成一体。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液芯与导热腔体的底壁连成一体,使吸液芯与底板的材料具有连续性,使导热腔体的热量较为易于传导至吸液芯,使吸液芯内部吸蓄的液气相变介质能够加速吸热蒸发,从而有利于提高导热装置的整体导热效率。

19、可选的,所述导热腔体的顶壁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定位坑槽,所述定位坑槽与所述所述吸液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吸液芯的小端插入所述定位坑槽内;所述吸液芯的小端与所述定位坑槽之间设有硅胶填料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液芯的小端插入定位坑槽内,有利于消除吸液芯小端与导热腔体的顶壁之间沿吸液芯轴向的间隙,使导热腔体的顶壁凝结的液气箱变介质较为易于附着到吸液芯的表面。硅胶填料层能够填充吸液芯小端与定位坑槽内壁之间的间隙,减少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滞留在定位坑槽内的情况,使导热腔体内的液气相变介质充分发挥导热的作用。

21、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3d打印的方式成型用于作为导热腔体的底壁的底板,并在底板上一体打印形成吸液芯,在底板的内侧面预留设置凹槽;通过机加工的方式成型用于作为导热腔体的顶壁的盖板;将盖板与底板拼合,在底板上预留的凹槽内灌注液气相变介质,将盖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间进行封存,使盖板与底板组合形成导热腔体。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3d打印的方式成型导热腔体的底板和吸液芯,有利于简化底板和吸液芯的加工工序。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加工盖板,有利于控制导热腔体的顶壁的粗糙度,使导热腔体顶壁凝结的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较为易于流动。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单向导热装置使用时,液态的液气相变介质吸热后蒸发为气态,气态的液气相变介质在导热腔体的顶壁冷凝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腔体(1),所述导热腔体(1)为扁平结构,所述导热腔体(1)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面(13),所述导热腔体(1)靠近其中一个主侧面(13)的侧壁作为底壁,导热腔体(1)靠近另一个主侧面(13)的侧壁作为顶壁,所述导热腔体(1)内容纳有液气相变介质;所述导热腔体(1)的内侧设有多个吸液芯(2),所述吸液芯(2)具有疏松的孔隙,所述吸液芯(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和顶壁,所述吸液芯(2)的截面尺寸沿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粗糙的亲水纹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内腔为真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设有抽气孔道(4),所述抽气孔道(4)的一端设有连通孔(41),所述抽气孔道(4)的另一端贯通设置,所述连通孔(41)与所述导热腔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孔(41)的孔径小于所述抽气孔道(4)的截面尺寸,所述抽气孔道(4)内设有用于堵塞所述连通孔(41)的活动密封塞(42),所述导热腔体(1)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抽气孔道(4)的密封件(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顶壁的内侧面设有疏水层(123),所述疏水层(123)设有导流槽道(1231),所述导热腔体(1)的顶壁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导流槽道(1231)外露,所述吸液芯(2)的小端位于所述导流槽道(123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2)为圆台结构,所述吸液芯(2)的大端连接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所述吸液芯(2)的小端连接所述导热腔体(1)的顶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设有若干平行间隔排列的隔条(3),所述隔条(3)具有疏松的孔隙,所述隔条(3)与所述导热腔体(1)的顶壁之间留有间距余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2)与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连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顶壁的内侧面设有多个定位坑槽(121),所述定位坑槽(121)与所述所述吸液芯(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吸液芯(2)的小端插入所述定位坑槽(121)内;所述吸液芯(2)的小端与所述定位坑槽(121)之间设有硅胶填料层(122)。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腔体(1),所述导热腔体(1)为扁平结构,所述导热腔体(1)具有两个相对的主侧面(13),所述导热腔体(1)靠近其中一个主侧面(13)的侧壁作为底壁,导热腔体(1)靠近另一个主侧面(13)的侧壁作为顶壁,所述导热腔体(1)内容纳有液气相变介质;所述导热腔体(1)的内侧设有多个吸液芯(2),所述吸液芯(2)具有疏松的孔隙,所述吸液芯(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和顶壁,所述吸液芯(2)的截面尺寸沿远离底壁的方向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底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粗糙的亲水纹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的内腔为真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腔体(1)设有抽气孔道(4),所述抽气孔道(4)的一端设有连通孔(41),所述抽气孔道(4)的另一端贯通设置,所述连通孔(41)与所述导热腔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连通孔(41)的孔径小于所述抽气孔道(4)的截面尺寸,所述抽气孔道(4)内设有用于堵塞所述连通孔(41)的活动密封塞(42),所述导热腔体(1)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抽气孔道(4)的密封件(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型发热件的单向导热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飞张光明王玉田
申请(专利权)人:鸿日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