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土地沙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沙漠化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植被破坏、水资源枯竭、过度耕作及不合理土地利用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系统失衡。为应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生态修复技术,以期恢复受损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2、生物结皮修复技术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手段被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和贫瘠土壤的改造,得益于结皮中生物的特定结构、习性、分泌物等能够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容重、酶活性等指标产生正面影响。
3、然而,现有的生物结皮修复技术的实践主要局限于采用单一物种进行干预,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状况,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难以全面适应多样化的沙漠化环境,难以有效应对大面积、高强度的土壤退化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有效改善复杂多样土壤情况的方法,实现沙漠化土地的有效治理与生态恢复。
r/>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种子为黑麦草种子;所述黑麦草种子的播种量为4860粒/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为具鞘微鞘藻、念珠藻、单歧藻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培养液的添加量为1-10g/m2;所述改性粘土矿物添加量为10-100g/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种子为黑麦草种子;所述黑麦草种子的播种量为4860粒/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为具鞘微鞘藻、念珠藻、单歧藻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培养液的添加量为1-10g/m2;所述改性粘土矿物添加量为10-100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粘土矿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得:10-20份水、0.2-0.4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0.8-1.6份粘土矿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藻-藓-草共生修复生态脆弱区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威振,周楚涵,李琦晖,李琪,雷泞菲,黄亚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