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单体和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136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6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单体,旨在解决圆柱电池单体循环过程中,由于电解液消耗减少而导致的锂离子沉积、电池阻抗增大,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的圆柱电池单体,包括:第一绝缘件,设于圆柱电池单体的壳体和集流构件之间,使壳体与集流构件之间绝缘,第一绝缘件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存储电解液,以对圆柱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补液。本技术充分利用集流构件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在绝缘件内设置用于存储电解液的容纳腔,在圆柱电池单体需要补液的时候,及时释放容纳腔内的电解液进行补充,避免了圆柱电池单体由于电解液干涸造成的失效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单体和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1、目前,以钢壳为壳体的圆柱电池,随着其结构的更新迭代,圆柱电池从18650、21700向体积更大、能量密度更高的4680系列大圆柱发展。全极耳的设计在进一步减少电池使用过程中内阻的基础上,提高了充放电效率,同时也更好的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钢壳硬度大,为提高能量密度设计的卷芯与钢壳之间空间有限,都为后期电解液的注入带来了一定问题。圆柱电芯的电解液需要以高压的方式通过负极的注液孔进行注入,但如果注液量太大,就会导致电解液溢出。因此,圆柱电池的电解液注入量受到一定限制,导致电池中游离电解液过少。

2、电池循环过程中,电解液处于不断消耗的状态,电解液少会导致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的沉积、电池阻抗增大,为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圆柱电池单体循环过程中,由于电解液消耗减少而导致的锂离子沉积、电池阻抗增大,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第一隔离部相对设置;第三隔离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外周和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外周连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中心,供所述圆柱电池单体的极柱穿过;所述容纳腔由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和所述通孔的孔壁共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部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容纳腔内的电解液能沿着所述第二隔离部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第一隔离部;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第一隔离部相对设置;第三隔离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外周和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外周连接;通孔,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中心,供所述圆柱电池单体的极柱穿过;所述容纳腔由所述第一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三隔离部和所述通孔的孔壁共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部被配置为: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容纳腔内的电解液能沿着所述第二隔离部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水平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二隔离部朝向所述容纳腔的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第二隔离部背离所述容纳腔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设有薄弱部,所述极柱设有刺破组件,所述刺破组件被配置为: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刺破组件刺破所述薄弱部,所述容纳腔的电解液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部靠近所述通孔设置,所述薄弱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表面的凹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柱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设有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凹槽,以及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槽,所述通槽沿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梦茹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