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132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6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中框、上盖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齿圈。所述中框与所述上盖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到所述上盖。所述中框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上盖能够相对于所述中框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齿圈的齿部上滑动。本申请可以提高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款式的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1、电子设备是用于记录和展示信息的装置,其可以向用户展示信息和对用户的生理参数进行监测。

2、电子设备一般包括壳体和功能模组,壳体用于容纳功能模组,以方便用户向功能模组发出指令以完成相关的功能。

3、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款式一般仅为固定的若干种,导致用户缺少可选择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以提高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款式的自由度。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中框、上盖和第一弹性件。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齿圈。所述中框与所述上盖相连。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到所述上盖。所述中框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上盖能够相对于所述中框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弹性件在所述齿圈的齿部上滑动。

4、可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中框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以连接和分离所述中框和所述壳体。

5、可选地,所述中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中框的转动方向设置。

6、可选地,所述中框呈环状,所述齿圈位于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中框能够围绕所述齿圈转动。

7、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段相连并围成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段沿所述中框的转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段与所述第一限位段形成夹角,所述中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伸入所述限位槽,以及从所述限位槽离开。

8、可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齿圈、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中框沿垂直于所述中框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齿圈和所述中框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

9、可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框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部分向所述齿圈凸出以形成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齿圈抵接。

10、可选地,所述中框呈环状,所述上盖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中框的内侧,所述上盖能够沿所述中框的周向转动。

11、可选地,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干涉件,所述中框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中框的周向延伸,所述上盖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上盖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干涉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

12、可选地,所述干涉件包括多根干涉节,所述多根干涉节依次相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延伸段向所述齿圈延伸。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一延伸段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

15、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组件。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壳体可以容纳和支撑功能模组。上盖通过第一弹性件与齿圈的配合,在转动时可以产生振动而向用户反馈。中框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有利于用户根据喜好进行更换中框和上盖,而提高用户选择电子设备的款式的自由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1)、中框(2)、上盖(3)和第一弹性件(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限位部(12),所述中框(2)具有第二限位部(21),所述第一限位部(12)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配合,以连接和分离所述中框(2)和所述壳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部(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沿所述中框(2)的转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呈环状,所述齿圈(11)位于所述中框(2)的内侧,所述中框(2)能够围绕所述齿圈(1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包括第一限位段(121)和第二限位段(122),所述第一限位段(121)与所述第二限位段(122)相连并围成限位槽(1201),所述第一限位段(121)沿所述中框(2)的转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段(122)与所述第一限位段(121)形成夹角,所述中框(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21)伸入所述限位槽(1201),以及从所述限位槽(1201)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所述齿圈(11)、所述第二弹性件(5)和所述中框(2)沿垂直于所述中框(2)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齿圈(11)和所述中框(2)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5)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框(2)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5)的一部分向所述齿圈(11)凸出以形成凸部(51),所述凸部(51)与所述齿圈(1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呈环状,所述上盖(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中框(2)的内侧,所述上盖(3)能够沿所述中框(2)的周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干涉件(6),所述中框(2)具有第一凹槽(201),所述第一凹槽(201)沿所述中框(2)的周向延伸,所述上盖(3)具有第二凹槽(301),所述第二凹槽(301)沿所述上盖(3)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201)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凹槽(301)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干涉件(6)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01)和所述第二凹槽(3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件(6)包括多根干涉节(61),所述多根干涉节(61)依次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4)包括第一延伸段(41)和第二延伸段(42),所述第一延伸段(41)连接所述第二延伸段(42)与所述上盖(3),所述第二延伸段(42)向所述齿圈(11)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段(42)与所述第一延伸段(41)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1)、中框(2)、上盖(3)和第一弹性件(4),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限位部(12),所述中框(2)具有第二限位部(21),所述第一限位部(12)用于与所述第二限位部(21)配合,以连接和分离所述中框(2)和所述壳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转动,所述第一限位部(12)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1)沿所述中框(2)的转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2)呈环状,所述齿圈(11)位于所述中框(2)的内侧,所述中框(2)能够围绕所述齿圈(1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2)包括第一限位段(121)和第二限位段(122),所述第一限位段(121)与所述第二限位段(122)相连并围成限位槽(1201),所述第一限位段(121)沿所述中框(2)的转动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段(122)与所述第一限位段(121)形成夹角,所述中框(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限位部(21)伸入所述限位槽(1201),以及从所述限位槽(1201)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所述齿圈(11)、所述第二弹性件(5)和所述中框(2)沿垂直于所述中框(2)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齿圈(11)和所述中框(2)分别与所述第二弹性件(5)抵接。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赫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