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9099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箱体,箱体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可打开箱盖,箱体内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设置有隔板,隔板的底部与箱体的底部之间配合形成一个储水腔,隔板的上端配合设置有土壤层组件,土壤层组件上端的一侧向下凹陷设置有蓄水槽、另一侧设置有导水槽,箱盖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且均伸出其外壁上端的喷水组件,箱体外壁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内的下端安装有抽水泵,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风机、过滤器及干燥器,箱体外壁一侧的上方连通有风嘴,支撑架外壁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揭示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规律,还可以阐明岩溶区碳元素的动态变化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汇过程测定,特别涉及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1、雨水在降落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之后穿过土壤,进一步吸收更多地二氧化碳,形成富含碳酸的弱酸性水,这些弱酸性水沿着石灰岩裂隙流动,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富含碳酸氢根(hco3-)和钙、镁离子的岩溶水,这一连续的化学作用过程就是岩溶作用的碳汇过程。

2、岩溶区碳元素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中不断的进行循环,co2进入到岩溶区时,通过降水溶解、光合作用吸收以及土壤吸收等作用进入岩溶区碳循环,因此研究岩溶区碳汇的前提是揭示碳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转化过程,由于岩溶区独特的二元三维结构的存在,要揭示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规律较为困难,因此需要通过一个装置来模拟岩溶区是的碳循环才可阐明岩溶区碳元素的动态变化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不仅可以揭示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规律,还可以阐明岩溶区碳元素的动态变化过程。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可打开且与之密封连接的箱盖(22),所述箱体(1)的底部呈从左往右倾斜向下的楔形设置,所述箱体(1)内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从右往左倾斜向下设置有与之密封连接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最低端的上端向下开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渗水孔(13),所述隔板(11)的底部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之间配合形成一个储水腔(12),所述隔板(11)的上端配合设置有土壤层组件(14),所述土壤层组件(14)的上端呈水平设置,所述土壤层组件(14)上端的一侧向下凹陷设置有蓄水槽(19),所述土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开口端的一侧铰接有可打开且与之密封连接的箱盖(22),所述箱体(1)的底部呈从左往右倾斜向下的楔形设置,所述箱体(1)内壁靠近其底部的位置从右往左倾斜向下设置有与之密封连接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最低端的上端向下开设有若干呈阵列分布的渗水孔(13),所述隔板(11)的底部与所述箱体(1)的底部之间配合形成一个储水腔(12),所述隔板(11)的上端配合设置有土壤层组件(14),所述土壤层组件(14)的上端呈水平设置,所述土壤层组件(14)上端的一侧向下凹陷设置有蓄水槽(19),所述土壤层组件(14)的上端的另一侧设置有呈枝干状且与所述蓄水槽(19)连通的导水槽(2),所述导水槽(2)远离所述蓄水槽(19)的底部设置有伸到所述储水腔(12)内的回流管(21),所述箱盖(22)内壁的上端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且均伸出其外壁上端的喷水组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层组件(14)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砂石层(15)、团聚体层(16)、有机质层(17)、土壤颗粒层(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溶碳汇过程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层(17)包括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等,所述砂石层(15)为砂粒、粉粒、黏粒及碎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爱梅陈晓梅李慧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