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49095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但不限于磁约束聚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S1,驱动并调控螺旋电流,使得其能提供更大的m/n扰动场分量;S2,调控刮削层螺旋电流以实现撕裂模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等离子体螺旋回路载流产生扰动场,并加以反馈调控,从而控制撕裂模。由等离子体携带电流产生外加共振扰动场,不受中子辐照损伤。由于螺旋电流主要沿刮削层磁力线方向,具有和有理面磁力线相近的螺旋度,产生的共振磁扰动谱型与等离子体的共振特性好。相较于传统的线圈产生扰动场,该电流位于等离子体刮削层中,与撕裂模的距离更近,径向衰减小;且电流沿刮削层磁力线流动,共振分量份额更高,总体的有效强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但不限于磁约束聚变,尤其涉及一种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撕裂模不稳定性控制是磁约束聚变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撕裂模的增长会导致等离子体破裂,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稳定且灵活的撕裂模控制策略。外加扰动场是国内外聚变装置上常用的一种控制手段。常用的外加扰动场需要借助放置于真空室内部的实体线圈,难以耐受聚变堆中高通量的中子辐照,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控制策略,能简单产生扰动场并高效地控制撕裂模。

2、目前利用外加扰动场控制撕裂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静态外加扰动场抑制撕裂模与撕裂模的状态息息相关,对于转动频率较低、模式幅度较大的撕裂模,静态扰动场仅能实现减速与锁模,无法对其幅度进行抑制,且容易导致锁模破裂。

4、2)反馈控制的扰动场,存在真空室壁涡流导致脉冲分量衰减并带来直流分量的问题,线圈距离等离子体远使得有效分量弱的问题,进而导致难以达到控制所需的扰动场强度;此外,在聚变堆中实体线圈易受中子辐照损伤的问题,对线圈的长期耐用性提出较高的挑战,且放置于包层中的线圈能产生的反馈扰动场频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反馈控制系统通过实时检测撕裂模相位并调节偏压施加时机,精确控制螺旋电流的强度和分布,实现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有效抑制。

5.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具体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2具体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反馈控制系统通过实时检测撕裂模相位并调节偏压施加时机,精确控制螺旋电流的强度和分布,实现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有效抑制。

5.一种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方法的撕裂模不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能超唐智俞周松李达饶波丁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