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090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通过更贴合患者角膜的定位弧区设计,显著提高镜片与角膜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和镜片的稳定性。相比于传统基于接合点平均曲率的设计方法,虚拟椭圆模型提供了一个定位弧区连续变化的曲率计算,使得镜片设计更符合实际角膜形状从而与患者的角膜更匹配。此外,由于该设计根据患者角膜半径能够得到预设的偏心率值,验光师无需额外的知识或操作即可准确配镜,避免了医生(或验光师)因经验不足而让角膜塑形镜验配不准确或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角膜塑形镜的配镜效率、准确性和佩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角膜塑形镜,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角膜塑形镜通常基于分区设计,包括基弧区、反转弧区、配适弧区(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在传统方法中,定位弧区的半径根据接合点处下的角膜地形图平均角膜曲率计算的。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定位弧区的贴合精度不够,影响佩戴的舒适性和镜片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引起不正确的角膜塑形。

2、此外,现有技术中,要求验光师从角膜地形图数据中提取多个参数,增加了验配的时间和工作量,其精度还受到验光师拍摄地形图时操作稳定性和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而使得角膜塑形镜的配镜效率、准确性和佩戴舒适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解决了现有角膜塑形镜的配镜效率、准确性和佩戴舒适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角膜塑形镜包括由内向外连续设置的基弧区、反转弧区、第一定位弧区、第二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基弧区、反转弧区、第一定位弧区和第二定位弧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6、s1、基于预先获取的瞳孔半径pr,获取基弧区的基弧弧段长度bcj;

7、s2、基于预先获取的角膜中央4mm直径平均曲率值fk、患者实际主觉验光屈光度数rx和过矫值pw,获取基弧区的基弧半径bcr;

8、s3、基于患者实际主觉验光屈光度数rx,获取反转弧的反转弧弧段长度rcj;

9、s4、基于基弧弧段长度bcj和基弧半径bcr,获取反转弧区的反转弧半径rcr;

10、s5、基于基弧弧段长度bcj、反转弧弧段长度rcj和预先获取的可见虹膜直径hwtw,获取第一定位弧区的定位弧弧段长度acj1和第二定位弧区的定位弧弧段长度acj2;

11、s6、基于角膜中央4mm直径平均曲率值fk,获取角膜半径r0,基于角膜半径r0、与r0对应的预先获取的偏心率e、基弧弧段长度bcj和反转弧弧段长度rcj,根据椭圆模型公式,获取第一定位弧区的定位弧半径acr1和第二定位弧区的定位弧半径acr2。

12、优选地,第一定位弧区的第一定位弧弧段长度为acj1;

13、当12mm≤hwtw<12.8mm时,acj1=0.8mm;

14、当11.2mm<hwtw<12mm时,acj1=0.7mm;

15、第二定位弧区的第二定位弧弧段长度为acj2;

16、acj2=(hwtw-1.2)/2-bcj-rcj-acj1-0.4。

17、优选地,基于角膜中央4mm直径平均曲率值fk,根据公式(1),获取角膜半径r0;

18、公式(1)为:

19、

20、基于角膜半径r0、与角膜半径r0对应的预先获取的偏心率e、基弧弧段长度bcj和反转弧弧段长度rcj,根据椭圆模型公式(2),获取第一定位弧区的第一定位弧半径为acr1;

21、公式(2)为:

22、

23、其中,acs1为第一定位弧区弧度长度的始端,acs1的取值为bcj+rcj;

24、基于角膜半径r0、与角膜半径r0对应的预先获取的偏心率e、基弧弧段长度bcj和反转弧弧段长度rcj,根据椭圆模型公式(3),获取第二定位弧区的第二定位弧半径为acr2;

25、公式(3)为:

26、

27、其中,acs2为第二定位弧区弧度长度的始端,acs2的取值为bcj+rcj+acj1。

28、优选地,偏心率e的范围为:0.18<e<0.93。

29、优选地,周边弧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30、s7、周边弧区的周边弧弧段长度pcj为常数,基于实际角膜地形图中周边弧弧段长度pcj所对应的角膜曲率值,获取周边弧区的周边弧半径pcr。

31、优选地,s1具体包括:基于预先获取的瞳孔半径pr,根据公式(4)获取基弧区的基弧弧段长度bcj;

32、公式(4)为:

33、bcj=pr+1.4mm;

34、s2具体包括:基于预先获取的角膜中央4mm直径平均曲率值fk、患者实际主觉验光屈光度数rx和过矫值pw,采用公式(4)获取基弧区的基弧半径bcr;

35、公式(5)为:

36、bcr=337.5/(fk-rx-pw)。

37、优选地,当rx在-1.00d~-3.00d之间时,pw=0.75d;

38、当rx在-3.00d~-6.00d之间时,pw=1.00d。

39、优选地,当rx在-0.25d~-1.00d之间时,rcj=0.45mm;

40、当rx在-1.00d~-3.00d之间时,rcj=0.5mm;

41、当rx在-3.00d~-6.00d之间时,rcj=0.6mm。

42、优选地,s4具体包括:

43、基于基弧弧段长度bcj和基弧半径bcr,采用公式(6)获取反转弧区的反转弧半径rcr;

44、公式(6)为:

45、

46、其中,b为第一修正系数,0.306<b<4.862。

47、优选地,s7具体包括:

48、周边弧区的周边弧弧段长度pcj为0.4mm,基于实际角膜地形图中周边弧弧段长度pcj所对应的角膜曲率值,采用公式(7)获取周边弧区的周边弧半径pcr;

49、公式(7)为:

50、pcr=337.5/spc+c;

51、其中,spc为实际角膜地形图周边弧弧段长度pcj所对应的角膜曲率平均值,c为第二修正系数,1.625<c<4.663。

52、(三)有益效果

5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54、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通过更贴合患者角膜的定位弧区设计,显著提高镜片与角膜的贴合度,从而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和镜片的稳定性。相比于传统基于接合点平均曲率的设计方法,虚拟椭圆模型提供了一个定位弧区连续变化的曲率计算,使得镜片设计更符合实际角膜形状从而与患者的角膜更匹配。此外,由于该设计根据患者角膜半径能够得到预设的偏心率值,验光师无需额外的知识或操作即可准确配镜,避免了医生(或验光师)因经验不足而让角膜塑形镜验配不准确或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角膜塑形镜的配镜效率、准确性和佩戴舒适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所述角膜塑形镜包括由内向外连续的设置基弧区、反转弧区、第一定位弧区、第二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所述反转弧区、所述第一定位弧区和所述第二定位弧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弧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所述角膜塑形镜包括由内向外连续的设置基弧区、反转弧区、第一定位弧区、第二定位弧区和周边弧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弧区、所述反转弧区、所述第一定位弧区和所述第二定位弧区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椭圆模型的角膜塑形镜,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磊接英张照程周任宇唐萍叶芙蓉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