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测绘技术,具体为一种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
技术介绍
1、然而目前,在对乘用车外部凸出物的检测中,通常采用一个半角为30°的圆锥体确定车辆的底线。通过将该圆锥体沿一满载车辆的外表面可接触的最低位置连续接触,这些接触点的几何轨迹即是底线。高于底线、低于地面2m区域内的车辆外表面零部件需要进行外凸法规检测。
2、圆锥体在使用过程中移动不方便,且圆锥体与待测量表面的接触点不易标记,大多采用多点标记后点连成线的形式形成轨迹线,不能形成连续的轨迹线,会增大底线绘制的误差,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
2、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包括圆锥测量本体、旋转轴、储墨盒、底座以及供墨臂,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圆锥测量本体的中心轴线固定于底座,另一端穿过圆锥测量本体,所述圆锥测量本体绕旋转轴旋转,所述供墨臂的一端固定在底座,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轴的另一端,所述供墨臂上设有毛刷,且毛刷于圆锥测量本体接触,所述储墨盒设置在旋转轴的另一端,所述储墨盒通过输墨管与供墨臂连接,所述供墨臂与毛刷连接处设有漏墨孔。
3、优选地,所述圆锥测量本体表面为粗糙表面。
4、优选地,所述圆锥测量本体的半角为30°,高度为1.25m。
5、优选地,所述圆锥测量本体底面沿着圆周方向设有一圈废液槽。
6、优选地,所述圆锥测量本体中心通过轴承与旋转轴连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锥测量本体(1)、旋转轴(2)、储墨盒(4)、底座(8)以及供墨臂(3),所述旋转轴(2)的一端穿过圆锥测量本体(1)的中心轴线固定于底座(8),另一端穿过圆锥测量本体(1),所述圆锥测量本体(1)绕旋转轴(2)旋转,所述供墨臂(3)的一端固定在底座(8),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轴(2)的另一端,所述供墨臂(3)上设有毛刷(10),且毛刷(10)于圆锥测量本体(1)接触,所述储墨盒(4)设置在旋转轴(2)的另一端,所述储墨盒(4)通过输墨管与供墨臂(3)连接,所述供墨臂(3)与毛刷(10)连接处设有漏墨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测量本体(1)表面为粗糙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测量本体(1)的半角为30°,高度为1.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测量本体(1)底面沿着圆周方向设有一圈废液槽(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上设有万向轮(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的另一端设有操控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盒(4)上设有油墨加注口(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锥测量本体(1)、旋转轴(2)、储墨盒(4)、底座(8)以及供墨臂(3),所述旋转轴(2)的一端穿过圆锥测量本体(1)的中心轴线固定于底座(8),另一端穿过圆锥测量本体(1),所述圆锥测量本体(1)绕旋转轴(2)旋转,所述供墨臂(3)的一端固定在底座(8),另一端固定在旋转轴(2)的另一端,所述供墨臂(3)上设有毛刷(10),且毛刷(10)于圆锥测量本体(1)接触,所述储墨盒(4)设置在旋转轴(2)的另一端,所述储墨盒(4)通过输墨管与供墨臂(3)连接,所述供墨臂(3)与毛刷(10)连接处设有漏墨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外部凸出物底线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测量本体(1)表面为粗糙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