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9072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基于一冲压组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本体、自本体4条边的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直线翻边部和自本体的4个拐角处向下折弯的拐角翻边部,所述冲压组件进一步包括:下基板和安装于下基板上表面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四个侧表面的外侧各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与壳体上的直线翻边部对应的直线成型凸模,所述下支撑板四个拐角的外侧并位于任意2个相邻直线成型凸模之间均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与壳体上的拐角翻边部对应的L型成型凸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既便于壳体的翻边部安装,又实现对壳体全周向上的翻边部的同步冲压成型,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冲压力度的均衡、稳定性与一致性,提升加工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属于电子产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1、冲压件的加工往往都需要经过多个冲压工序才能完成,根据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原材料等因素,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其中,成型工序是在材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零件的工序,弯曲、拉伸、翻边、胀形、整形等都使用的是成型工序。

2、现有技术在对冲压件的多个翻边部进行冲压成型时,通常是依次对一个翻边部进行冲压,效率较低,且每次冲压的力度不同,容易影响加工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该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既便于壳体的翻边部安装,又实现对壳体全周向上的翻边部的同步冲压成型,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冲压力度的均衡、稳定性与一致性,提升加工品质。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基于一冲压组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本体、自本体4条边的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直线翻边部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基于一冲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00)包括:本体(101)、自本体(101)4条边的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直线翻边部(102)和自本体(101)的4个拐角处向下折弯的拐角翻边部(103),所述冲压组件进一步包括:下基板(1)和安装于下基板(1)上表面的下支撑板(2),所述下支撑板(2)四个侧表面的外侧各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与壳体(100)上的直线翻边部(102)对应的直线成型凸模(31),每个所述直线成型凸模(31)的外侧均对应地设置有一直线成型凹模(41),所述下支撑板(2)四个拐角的外侧并位于任意2个相邻直线成型凸模(31)之间均可活动地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基于一冲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100)包括:本体(101)、自本体(101)4条边的边缘处向下折弯的直线翻边部(102)和自本体(101)的4个拐角处向下折弯的拐角翻边部(103),所述冲压组件进一步包括:下基板(1)和安装于下基板(1)上表面的下支撑板(2),所述下支撑板(2)四个侧表面的外侧各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与壳体(100)上的直线翻边部(102)对应的直线成型凸模(31),每个所述直线成型凸模(31)的外侧均对应地设置有一直线成型凹模(41),所述下支撑板(2)四个拐角的外侧并位于任意2个相邻直线成型凸模(31)之间均可活动地设置有一与壳体(100)上的拐角翻边部(103)对应的l型成型凸模(32),每个所述l型成型凸模(32)的外侧均对应地设置有一l型成型凹模(42),所述成型凹模均固定安装于下基板(1)上,每个所述成型凸模各自均通过至少一个滑轨(9)可活动地安装于下基板(1)上,使得其可各自靠近对应的成型凹模从而在壳体(100)的翻边部上成型获得弧形外凸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可活动的所述l型成型凸模(32)的移动方向与相邻直线成型凸模(31)的移动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壳体弧形尺寸精密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成型凸模(32)的2个端面各自与一个相邻的直线成型凸模(31)一端的端面平行,每个所述l型成型凸模(32)两端的端面上均开设有一缺口槽(191),该缺口槽(191)的一个内侧面形成为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淳崵赵长亮杨争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