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9052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18:51
一种双金属接线端子包括:线缆连接部,线缆连接部由第一金属制成;以及电极柱连接部,电极柱连接部与线缆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并由不同于第一金属的第二金属制成。其中,线缆连接部中形成有线缆插孔,电极柱连接部包括套筒,套筒中形成有电极柱孔,电极柱孔为沿着上下方向穿过套筒而形成的通孔。套筒布置成,使套筒的纵轴线与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成角度。该双金属接线端子适用于电动汽车中的空间环境,能够稳定和有效地实现不同金属制成的部件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具体涉及应用在诸如电动汽车等设备上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全球范围内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提高,诸如电动汽车之类的新能源汽车也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新能源汽车中包括大量电子和电气器件,并且包括用于从电源(具体是蓄电池)向汽车提供动力的电缆线束、向电子器件提供电力的线缆、连接电子器件的线缆等。

2、起初,这些电缆线束、线缆等主要采用铜材料。随着技术的发展,从减轻车辆重量、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由铜制成的线缆逐渐地为铝制成的线缆所替代。铝也是一种良好的电导体,其能够代替铜并且实现与铜基本相同的导电效果。

3、不过,除了供电和连接线缆之外,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的诸如总线、电极端子之类的器件仍然由铜制成。为了将铝制成的线缆与铜制成的电子器件连接在一起,可以采用双金属接线端子,以实现两种金属之间的过渡。

4、但是,现有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并不能完全适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环境。例如,现有的双金属接线端子的形状和结构与电动汽车中的空间形状、特别是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周围的空间不能很好地匹配。另外,该双金属接线端子还要求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电动汽车的运行环境对双金属接线端子等的氧化腐蚀等不利影响。

5、因此,在本领域中,存在对双金属接线端子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的需求,从而其具体地适用于电动汽车等的使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是为了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别地适用于电动汽车,可实现不同金属制成的线缆和电子器件之间的稳定和有效的连接。进一步地,该双金属接线端子还能够减轻或防止其受到的氧化腐蚀等不利影响。

2、在本申请中,一种双金属接线端子包括:线缆连接部,线缆连接部由第一金属制成;以及电极柱连接部,电极柱连接部与线缆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并由第二金属制成,第二金属不同于第一金属。在此,第一金属具体可为铝,第二金属具体可为铜。其中,线缆连接部中形成有线缆插孔,电极柱连接部包括套筒,套筒中形成有电极柱孔,电极柱孔为沿着上下方向穿过套筒而形成的通孔,其中,套筒布置成,使套筒的纵轴线与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成角度。

3、在上述结构的双金属接线端子中,可实现不同金属制成的线缆和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且其尤其适用于电动汽车中的空间环境,能够稳定和有效地实现连接。线缆连接部和电极柱连接部之间可通过诸如摩擦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

4、较佳地,电极柱连接部还包括柄部,柄部由第二金属制成,并且柄部呈柱状,连接在套筒和线缆连接部之间。通过设置该柄部,可简化线缆连接部和电极柱连接部之间通过诸如摩擦焊接而实现的连接,因为柄部和线缆连接部之间为面接触,从而允许摩擦焊接稳定地进行。

5、较佳地,套筒的纵轴线与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相垂直。

6、较佳地,电极柱孔的截面呈从下往上渐缩的梯形。这样,例如可将电极柱孔的下端的尺寸设置成略大于电极柱的尺寸,以利于将电极柱引导到电极柱孔中,而电极柱孔的上端的尺寸设置成略小于电极柱的尺寸,从而在将电极柱插入到电极柱孔中时,在电极柱孔和电极柱之间形成干涉配合,从而有助于固定住电极柱。

7、较佳地,套筒包括开口部,从而使得套筒的截面形成为c形,套筒上还设置有调节部,调节部包括两个半部,两个半部分别设置在c形的两个自由端处。其中,在调节部上设置有螺栓和螺母,其中,两个半部上分别形成有螺栓孔,螺栓从调节部的一侧插入螺栓孔,螺母从调节部的另一侧连接到螺栓上。该开口和调节部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调节电极柱孔的尺寸,从而允许夹紧和松开电极柱。

8、较佳地,线缆连接部包括第一轴线,第一轴线与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平行或重合。另外,当从横截面中看时,c形的两个自由端之间的中点到电极柱孔的横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轴线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钝角。较佳地,该第一夹角可在110~130°的范围中,例如可为大约125°。该第一夹角的设置为诸如调节部、其上的螺栓和螺母的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操作。

9、较佳地,在套筒上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中形成有安装螺孔。诸如螺钉之类的固定件可穿过该安装螺孔并进入设置在电池外壳上的螺孔,从而将套筒固定在电池外壳上,由此使得套筒与电池的电极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和牢固。

10、较佳地,固定部从套筒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地延伸。

11、进一步地,固定部包括第二轴线,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与固定部远离套筒而延伸的方向一致。其中,在上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锐角。较佳地,第二夹角在45°~90°的范围之中,例如可为65°。

12、较佳地,线缆连接部和电极柱连接部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镀锡层。特别地,线缆连接部和电极柱连接部的表面整体地设置有镀锡层。该镀锡层有助于保护双金属接线端子的线缆连接部和电极柱连接部免受外部环境的诸如氧化、腐蚀等的不利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接线端子,所述双金属接线端子包括:线缆连接部,所述线缆连接部由第一金属制成;以及电极柱连接部,所述电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并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第二金属不同于所述第一金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连接部还包括柄部,所述柄部由所述第二金属制成,并且所述柄部呈柱状,连接在所述套筒和所述线缆连接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纵轴线与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孔的截面呈从下往上渐缩的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开口部,从而使得所述套筒的截面形成为C形,所述套筒上还设置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两个半部,所述两个半部分别设置在所述C形的两个自由端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部包括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平行或重合,以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筒上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中形成有安装螺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从所述套筒的外周表面径向向外地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部包括第一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平行或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部和所述电极柱连接部中至少一个的表面上至少部分地设置有镀锡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接线端子,所述双金属接线端子包括:线缆连接部,所述线缆连接部由第一金属制成;以及电极柱连接部,所述电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线缆连接部连接在一起,并由第二金属制成,所述第二金属不同于所述第一金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连接部还包括柄部,所述柄部由所述第二金属制成,并且所述柄部呈柱状,连接在所述套筒和所述线缆连接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纵轴线与所述线缆连接部的纵轴线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孔的截面呈从下往上渐缩的梯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包括开口部,从而使得所述套筒的截面形成为c形,所述套筒上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广唐丽芝
申请(专利权)人:泛达通讯零部件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