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地铁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975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地铁车站包括:站台;站厅,站厅固定连接于站台上方,站厅设有站厅空间;支撑架,支撑架容置于站厅空间内,支撑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弧线部,第二安装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安装部和弧线部,弧线部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弧线部共同形成三角形支撑且共同围合构成安装空间,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固定连接于站厅。支撑架采用三角形支撑结构,类似拱结构受力特性,相比传统多立柱小柱跨结构,能更均匀分散站厅压力,减少应力集中,增强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考虑管线布置与空间需求,将管线置于安装空间,在保证结构稳定时提高站厅空间,提升空间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地下地铁车站


技术介绍

1、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车站结构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车站的功能性、经济性以及施工便利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车站结构形式在满足这些需求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结构形式。

2、目前,常见的车站结构形式有变截面板型、密肋梁型和拱形顶板型。如图1所示,变截面板型在过去的常规建设中应用较多,其结构形式简单,模板架设也相对容易,施工质量较易保证,但存在结构尺寸偏大,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大的缺点。如图2所示,密肋梁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用量,施工质量也能得到保证,然而模板用量大、梁高度影响站厅净空且造价较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常规情况下的应用。如图3所示,拱形顶板型虽然能有效降低顶板厚度尺寸及配筋,减少材料用量,但车站结构净高较高,增加基坑深度导致造价上升,同时模板和钢筋施工难度大且不利于抗浮,通常适用于对覆土厚度无要求或车站设计埋深较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p>1、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2)包括顶板(21)、底板(22)和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板(23),所述顶板(21)、所述底板(22)和相邻两个所述侧板(23)共同形成所述站厅空间(24),所述侧板(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21)和所述底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弧线部(3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站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2)包括顶板(21)、底板(22)和至少两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板(23),所述顶板(21)、所述底板(22)和相邻两个所述侧板(23)共同形成所述站厅空间(24),所述侧板(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板(21)和所述底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弧线部(3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的两端,各所述弧线部(33)的两段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和对应的第二安装部(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1)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部(3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部(3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2)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1)和所述站厅(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支撑架(3)为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地铁车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农兴中姜越鑫顾锋林俐邹成路韩悦王若愚田清彪李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