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得到的红外隐身织物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8970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得到的红外隐身织物和应用,涉及可穿戴红外隐身服装领域。所述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热压将多孔网膜粘附于基底布的两侧,得到复合布;将所述复合布浸渍于盐酸多巴胺的缓冲溶液中,进行预处理,得到经PDA处理的复合布;(2)将所述经PDA处理的复合布浸渍于硝酸银溶液中,进行活化处理,得到经活化处理的复合布;(3)将所述经活化处理的复合布浸渍于银氨溶液中,再添加还原剂,进行超声处理,得到红外隐身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出的织物具有低红外发射、透气和高导电等特点,可以实现户外红外隐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红外隐身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制备得到的红外隐身织物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持热舒适是人体生理健康的基础,而服饰对有效调节体温至关重要。传统的织物主要是通过减少热传导和热对流,来实现有效人体保暖的。然而,人体大约50%的热量损失是通过中红外辐射实现的。传统织物在中红外波长范围(7~14μm)具有高发射率的特性,不能有效抑制人体热辐射。随着高红外反射率和低红外发射率的新型纺织品的发展,关于调节织物中红外波段发射率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旨在抑制人体红外辐射所造成的热量损失,从而增强局部热辐射管理,并赋予了织物红外隐身的能力。

2、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及红外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使得红外隐身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根据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目标辐射能力的大小由发射率和温度决定,所以实现红外隐身的基本途径是:控制目标物体的表面温度,使得被探测目标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差尽可能小;控制目标物体的表面发射率,使目标与背景间的红外辐射反差尽可能小。但普通纺织材料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孔网膜的孔径为40~80μm;所述多孔网膜的克重为15~25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盐酸多巴胺的缓冲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1~5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20~3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多孔网膜的孔径为40~80μm;所述多孔网膜的克重为15~25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盐酸多巴胺的缓冲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1~5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20~3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隐身织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银氨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峰于瑞琪卢伟芳王婧师王万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