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豆中疾病抗性相关联的遗传基因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836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衍生自灰毛大豆PI440935、PI483193、PI595799或其子代或者短绒野大豆或其子代的标志、基因和染色体区间来鉴定、选择和/或产生疾病抗性大豆植物或种质的方法和组合物。还提供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何方法鉴定、选择和/或产生的大豆植物或种质。还提供了疾病抗性大豆种子、植物和种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鉴定、选择和产生增强的疾病和/或病原体抗性大豆植物的组合物和方法。关于序列表的电子提交的声明提供ascii文本格式的序列表作为纸质副本的替代,该序列表是根据37c.f.r.§1.821提交的,名称为“81922-wo-reg-org-nat-1_sequencelist_st25”,于2019年7月31日生成并经由efs-web提交。这个序列表特此通过引用以其披露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1、已知植物病原体对重要作物造成相当大的损害,这导致显著的农业损失,伴随着对依赖植物材料的食物供应和其他工业的广泛的后果。同样,长期以来存在降低农业病原体对作物产生的发病率和/或影响的需要。

2、若干种病原体与对大豆的损害相关联,该损害在美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单独地和共同地有可能造成重大的产量损失。示例性病原体包括但不限于真菌(例如,疫霉属和亚洲大豆锈病豆薯层锈菌)、线虫(例如,根结线虫属,特别是爪哇根结线虫)和大豆茎溃疡病。鉴于这些病原体存在对全球食物供应的显著威胁以及与处理大豆作物以预防损失相关联的时间和花费,需要用于产生病原体抗性大豆栽培品种的新方法。所需要的是可以引入商业大豆植物以控制大豆病原体的新颖的抗性基因(本文中,“r基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概述列出了本披露主题的若干实施例,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列出了这些实施例的变化。

2、披露了优良大豆植物、子代植物、种子、植物细胞或衍生自植物的植物部分(已将来自选自由pi440935、pi483193、pi595799的登录品系或其子代组成的灰毛大豆(glycinecanescens)品系的染色体区间引入它们基因组中)的实施例,其中与不包含所述染色体区间的对照植物相比,所述染色体区间增强了对亚洲大豆锈病(asr)的抗性。在一些实施例中,染色体区间包含seq id no:1、2或3或seq id no:1、2或3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染色体区间包含与增加的asr抗性相关联的snp标志,其中所述snp标志与如表1-3中所列出的有利snp标志中任一个一致。染色体区间可以衍生自灰毛大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号染色体。染色体区间可以对应于灰毛大豆基因组内对应于seq id no:1-3的位置。

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对于对照植物,所披露的本专利技术的植物对选自以下的任何一种胁迫表现出增加的抗性:疾病(如白粉病、终极腐霉菌、疫霉根腐病、叶斑病、稻瘟病、褐斑病、根结线虫、大豆胞囊线虫、大豆脉坏死病毒、大豆茎溃疡病、大豆猝死综合征、叶瘟和穗瘟、锈病、蛙眼叶斑病、褐茎腐病、镰刀菌或纹枯病);昆虫有害生物(如粉虱、蚜虫、麦蛞蝓、甘蔗螟、绿蚜或蚜虫);非生物胁迫(如耐旱性、水淹、高水平盐度、重金属、铝、锰、镉、锌、uv-b、硼、缺铁失绿症或耐寒性(即极端温度))。

4、还披露了针对包含赋予对asr的抗性增加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优良大豆植物的实施例,并且其中该asr等位基因包含至少一种选自表1-3中任一个中描述的有利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组的snp。优良大豆植物可包含来自灰毛大豆的染色体区间,其包含至少一种选自表1-3中任一个的有利snp标志。此外,灰毛大豆可以是登录品系pi440935、pi483193、pi595799或其子代中的任一种。

5、实施例还披露了用于产生对asr具有增加的抗性的大豆植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包含对应于seq id no 1-3中任一个的染色体区间的灰毛大豆植物品系或其子代;(b)实施基本上如实例3所述或如us 7,842,850所述的胚拯救方法;(c)收集由b)的方法产生的种子并将c)的种子再生为植物。

6、还披露了鉴定或选择具有衍生自灰毛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的方法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大豆植物中分离核酸;在该核酸中检测与增加的asr抗性相关联的分子标志的存在,其中该分子标志位于如表1-3中任一个中描述的标志的20cm、10cm、5cm、1cm、0.5cm内;并由此鉴定或选择具有衍生自灰毛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

7、还披露了鉴定或选择具有衍生自短绒野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的方法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大豆植物中分离核酸;在该核酸中检测与增加的asr抗性相关联的分子标志的存在,其中该分子标志位于对应于seq id no:4或seq id no:5的区间内;并鉴定或选择具有衍生自短绒野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

8、在一些实施例中,披露了大豆物种的植物、子代植物或植物部分,其中该植物的基因组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化学诱导的染色体加倍从野生大豆属物种获得,并且其中所述部分赋予该植物与不包含该部分的对照植物相比增加的asr抗性。

9、在其他实施例中,披露了大豆物种的植物、子代植物或植物部分,其中该植物的基因组包含染色体区间,与不包含该区间的对照植物相比,该染色体区间赋予对asr增加的抗性的,其中所述染色体区间从野生大豆物种引入该植物,并且其中具有所述染色体区间的所述植物是通过化学诱导的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染色体区间可以衍生自短绒野大豆或灰毛大豆。

10、因此,本披露主题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将病原体抗性传递到非抗性大豆种质或植物品系的方法,该目的通过本披露主题全部或部分地实现。

11、序列表的简要说明

12、seq id no.1是衍生自灰毛大豆品系登录pi440935的染色体区间,其在本文中称为“支架000056f”。支架000056f已被定位到灰毛大豆14号染色体。seq id no.2是衍生自灰毛大豆品系登录pi595799的染色体区间,其在本文中称为“支架000090f”。支架000090f已被定位到灰毛大豆14号染色体。seq id no:3是衍生自灰毛大豆品系登录pi 483193的染色体区间,其在本文中称为“支架132f”。支架132f已被定位到灰毛大豆14号染色体。可以将这些染色体区间或其部分引入(即通过使用胚拯救和/或标志辅助育种(mab)使基因渗入)到大豆品系中以产生对各种疾病(例如亚洲大豆锈病(asr))具有抗性的大豆品系。表1-3表示seq id no 1-3中与asr抗性相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表1显示seq id no:1(支架000056f)的snp关联,并且表2显示seq id no:2(支架000090f)的snp关联。表3显示seq idno:3(支架132f)的snp关联。确定了表1-3中鉴定的snp的所有等位基因与抗性或易感性显著相关(p<0.05)。

13、seq id no.4是衍生自短绒野大豆品系登录pi509501的染色体区间,其在本文中称为“支架4269”。seq id no.5是衍生自短绒野大豆品系登录pi509501的染色体区间,其在本文中称为“支架1509”。支架426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生具有衍生自短绒野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a)的短绒野大豆植物品系是PI509501或其子代。

3.一种鉴定或选择具有衍生自短绒野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生具有衍生自短绒野大豆的asr抗性等位基因的大豆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a)的短绒野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利R·A·迪耶特里克T·J·科里J·D·希普斯金B·W·布莱廷格J·L·道森
申请(专利权)人:先正达农作物保护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