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763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5
本技术公开了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台车底梁和第二台车底梁,第一台车底梁和第二台车底梁的端头通过啮合配合形成可转动连接;第一台车底梁的端头设有配合通孔,配合通孔的孔壁设有传动齿,配合通孔内活动设置有传动件,传动件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配合通孔形成啮合配合的旋转齿轮;第二台车底梁的端头设有与固定齿轮和驱动件,固定齿轮伸入配合通孔内并与旋转齿轮啮合配合,驱动件与传动件的上部形成传动配合,传动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本技术简化了模板台车的转向结构,降低了转动控制的流程、提高了转向控制的便捷性和效率;每个传动齿对应一级转向角度,对转向角度的控制更加精准,转向角度的可控范围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1、在隧道、管廊等地下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常常采用模板台车来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模板台车的整体重量较大,在安装和拆卸模板台车时必须采用汽车吊配合进行,其过程耗时长、施工不便且安全风险高;模板台车的拆装工作对场地空间的尺寸具有较高要求,模板台车的长度较长,一般达到9至12米,因此其转弯半径大,不能适应弯曲段模板支护以及小半径或横向转场移动。

2、公告号为cn21638141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模板台车整体转场调节装置,其包括承重单元,承重单元包括纵梁,纵梁上侧均匀设置有多个台车骨架立柱,台车骨架立柱外侧设有牛腿,牛腿上连接有行走调节单元,行走调节单元上设有转向支座,转向支座用于调节承重单元转向。

3、上述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行走调节单元通过转向支座来带动承重单元进行转向,转向支座需通过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对转向角度的控制,在进行转向角度调节时必须通过高度调节单元先将承重单元顶升,使台车骨架立柱和纵梁高度升高,转向支座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分离后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台车底梁(100)和第二台车底梁(200),第一台车底梁(100)和第二台车底梁(200)的端头通过啮合配合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台车底梁(100)的端头设有配合通孔(110),配合通孔(110)的孔壁设有传动齿,配合通孔(110)内活动设置有传动件,传动件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配合通孔(110)形成啮合配合的旋转齿轮(310);所述第二台车底梁(200)的端头设有与固定齿轮(210)和驱动件,固定齿轮(210)伸入配合通孔(110)内并与旋转齿轮(310)啮合配合,驱动件与传动件的上部形成传动配合,传动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台车底梁(100)和第二台车底梁(200),第一台车底梁(100)和第二台车底梁(200)的端头通过啮合配合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台车底梁(100)的端头设有配合通孔(110),配合通孔(110)的孔壁设有传动齿,配合通孔(110)内活动设置有传动件,传动件的下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配合通孔(110)形成啮合配合的旋转齿轮(310);所述第二台车底梁(200)的端头设有与固定齿轮(210)和驱动件,固定齿轮(210)伸入配合通孔(110)内并与旋转齿轮(310)啮合配合,驱动件与传动件的上部形成传动配合,传动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下部设有三个旋转齿轮(310),三个旋转齿轮(310)通过三个连接轴(320)在传动件的下部呈正三角形布置,旋转齿轮(310)可转动套设在相对应的连接轴(320)上;所述传动件的上部设有与连接轴(320)固定连接的稳固梁(330),稳固梁(330)为正三角形框架结构,三个连接轴(320)分别固定在稳固梁(330)的三个顶角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板台车转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固定设置在第二台车底梁(200)上的两个千斤顶(220),两个千斤顶(220)并排间隔设置并朝向稳固梁(330)水平延伸,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迎超易守维张发平周泽林朱磊郭文新魏丞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