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707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涉及AOI检测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两个支板,两个所述支板下端设有多个支腿,两个所述支板外侧处设有限位组件,且两个所述支板相对的一侧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支板上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下端中间位置设有检测探头,所述检测探头位于传动组件上方,所述支板一端下方设有下料组件,本技术通过检测探头、限位组件、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的相互配合,能够对检测材料进行引导限位,从而便于检测探头对检测材料进行检测,提高了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和质量,此外,通过下料组件能够快速且便捷的实现对检测材料的自动下料,使得整个检测的过程更加智能化,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aoi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aoi就是自动光学辨识系统,是英文(auto optical inspection)的缩写,全称是自动光学检测,是基于光学原理来对焊接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缺陷进行检测的设备,现在已经普遍应用在电子行业的电路板组装生产线的外观检查并取代以往的人工目检。aoi是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测试技术,但发展迅速,很多厂家都推出了aoi测试设备。在自动检测时,aoi检测设备机器通过高清ccd摄像头自动扫描pcb产品,采集图像,测试的检测点与数据库中的合格的参数进行比较,经过图像处理,检查出目标产品上的缺陷,并通过显示器或自动标志把缺陷显示或标示出来,供维修人员修整或改善。

2、然而现有的aoi检测设备在进行检测时通常工作人员需要手动的完成对检测材料的下料,在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坐在机器前,不断地将检测完成后的材料放置进收集箱内,费时费力,且将检测材料放入aoi检测设备上的输送带上进行输送时可能会出现偏移或从输送带上掉落的现象,需要人工对检测材料的位置进行调整,若不及时调整,会导致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支板(100),两个所述支板(100)下端设有多个支腿(10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板(100)外侧处设有用于对检测材料进行引导限位的限位组件(200),且两个所述支板(100)相对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检测材料进行传运的传动组件(400),所述支板(100)上端设有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下端中间位置设有检测探头(104),所述检测探头(104)位于传动组件(400)上方,所述支板(100)一端下方设有使检测完成后的检测材料实现自动下料的下料组件(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支板(100),两个所述支板(100)下端设有多个支腿(10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板(100)外侧处设有用于对检测材料进行引导限位的限位组件(200),且两个所述支板(100)相对的一侧设有用于对检测材料进行传运的传动组件(400),所述支板(100)上端设有支架(103),所述支架(103)下端中间位置设有检测探头(104),所述检测探头(104)位于传动组件(400)上方,所述支板(100)一端下方设有使检测完成后的检测材料实现自动下料的下料组件(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00)包括两个固定板(201),两个所述固定板(201)分别通过固定螺栓(203)可拆卸的设置在两个支板(100)外侧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板(201)表面靠近上端处插设有l型杆(202),所述l型杆(202)上端固定设有移动板(204),且l型杆(202)下端设有用于使其实现移动的驱动组件(300),所述移动板(204)远离l型杆(202)的一端开设有腔室(205),所述腔室(205)内设有多个限位辊(207),所述限位辊(207)通过第一转轴(206)垂直转动设置在腔室(20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下料的aoi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00)包括螺杆(301)和支撑板(303),所述螺杆(301)贯穿两个固定板(201),并与两个固定板(201)螺纹连接,所述螺杆(301)两侧表面螺纹转向相反,且螺杆(301)中间位置固定设有第一斜齿轮(302),所述支撑板(303)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201)一端固定连接,且支撑板(303)位于传动组件(400)下方,所述支撑板(303)上端中间位置设有第一电机(304),所述第一电机(304)输出端设有第二转轴(305),所述第二转轴(305)远离第一电机(304)的一端贯穿支撑板(303),且固定设有第二斜齿轮(306),所述第二斜齿轮(306)与第一斜齿轮(302)相互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苏雁冯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鋆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