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为一种减震器,属于减震器。
技术介绍
1、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因此摩托车上一般都会安装有减震外筒用以减轻震动,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2、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14838089u中公开的一种摩托车减震器。本技术提供的减震器: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灵活性佳,具有自适应筒体及其安装孔加工误差的能力,能够避免前减震器因卡死而失去减震舒适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好。
3、上述方案中虽然能够避免减震器因卡死而失去减震的舒适性,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减震器不便于根据摩托车不同行驶路况进行调节,根据摩托车不同行驶需要,对减震器的弹簧进行预压调整以适应摩托车无法面对变化的路况;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减震器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减震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器不便于根据摩托车不同行驶路况进行调节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器,包括第一支撑壳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壳下方的连接壳,所述第一支撑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防护套筒,所述第一支撑壳与连接壳的内部设置有对外部施加的压力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
3、进一步的,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壳内顶壁
4、进一步的,缓冲机构还包括固定在防护套筒内侧壁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滑动套接在滑杆的外表面,所述限位块的顶面与第一支撑壳的内顶壁之间固定有拉簧,所述拉簧套接在滑杆的外部,所述限位块的底面与连接壳的内底壁之间固定有压簧,所述压簧套接在滑杆的外部。
5、所述连接壳的底端固定有四个伸缩杆,四个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支撑壳,所述第二支撑壳的外部设置有调整连接壳与第二支撑壳之间距离的传动机构。
6、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二支撑壳外表面的第一连接架和固定套接连接壳外表面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架的底面,所述升降杆的一侧面固定有齿杆。
7、进一步的,传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架一侧面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端螺纹连接有传动杆。
8、进一步的,传动机构还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一侧面的两个连接杆和固定在连接板一侧面的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均转动套接有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靠近连接板的一侧面均固定有连接轴,两个所述连接轴与两个支撑块之间分别固定有弹簧。
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该减震器,通过外力往复按压与抬起传动杆,通过传动杆带动连接板以支撑轴为中心转动,通过连接板、连接杆与弧形板之间的配合带动齿杆与升降杆在第一连接架的内部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杆与第二连接架调整连接壳与第二支撑壳之间的距离,同时调整减震器的缓冲压力。
11、2、该减震器,通过第一支撑壳带动滑杆在连接壳与第二支撑壳的内部滑动,通过第一支撑壳、连接壳与限位块之间的配合带动拉簧与压簧同时发生形变,通过拉簧与压簧起到缓冲作业,通过第二支撑壳内部的液体与移动块之间的配合减少拉簧与压簧之间的弹性动力,通过压簧与拉簧同时作业提高车辆减震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包括第一支撑壳(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壳(1)下方的连接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壳(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9),所述连接壳(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与第二滑槽(9)之间滑动连接有防护套筒(7),所述第一支撑壳(1)与连接壳(2)的内部设置有对外部施加的压力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二支撑壳(4)外表面的第一连接架(51)和固定套接连接壳(2)外表面的第二连接架(593),所述第一连接架(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91),所述升降杆(591)的顶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架(593)的底面,所述升降杆(591)的一侧面固定有齿杆(5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架(51)一侧面的支撑轴(52),所述支撑轴(5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3),所述连接板(53)的其中一端螺纹连接有传动杆(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8)包括固定在第一支撑壳(1)内顶壁的滑杆(81),所述滑杆(81)的底端依次贯穿连接壳(2)与第二支撑壳(4)的顶面并固定有移动块(84),所述移动块(8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六个通气孔(85),所述移动块(8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在第二支撑壳(4)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8)还包括固定在防护套筒(7)内侧壁的限位块(82),所述限位块(82)的内部滑动套接在滑杆(81)的外表面,所述限位块(82)的顶面与第一支撑壳(1)的内顶壁之间固定有拉簧(83),所述拉簧(83)套接在滑杆(81)的外部,所述限位块(82)的底面与连接壳(2)的内底壁之间固定有压簧(86),所述压簧(86)套接在滑杆(81)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包括第一支撑壳(1)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壳(1)下方的连接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壳(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9),所述连接壳(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与第二滑槽(9)之间滑动连接有防护套筒(7),所述第一支撑壳(1)与连接壳(2)的内部设置有对外部施加的压力进行缓冲的缓冲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固定套接在第二支撑壳(4)外表面的第一连接架(51)和固定套接连接壳(2)外表面的第二连接架(593),所述第一连接架(5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91),所述升降杆(591)的顶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架(593)的底面,所述升降杆(591)的一侧面固定有齿杆(5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架(51)一侧面的支撑轴(52),所述支撑轴(5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3),所述连接板(53)的其中一端螺纹连接有传动杆(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5)还包括固定在连接板(53)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博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