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48687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8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席夫碱反应将碳量子点封装在聚乳酸基聚氨酯中,具体为:将邻苯二胺和色氨酸溶解在溶剂中,加入酸溶液和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转移到特氟龙内衬高压釜中进行反应,得到碳量子点;(2)以异氰酸酯、多元醇和分散溶剂为原料,加入有机锡类催化剂,再加入扩链剂反应得到聚氨酯溶液;(3)在聚氨酯溶液中加入碳量子点,搅拌后将其溶液浇铸到聚四氟乙烯基材上进行自流平、干燥即得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该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光学性能,同时赋予聚氨酯材料自修复能力,并保持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强,智能材料,特别是具有可降解、荧光和自修复功能的聚合物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碳量子点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生物兼容性及环境友好性,已在生物传感、光电设备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碳量子点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固体基质中的稳定性差,容易聚集,导致其光学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在提高碳量子点稳定性的同时保持其优异的光学特性,成为了当前技术中的一大难题。

2、聚氨酯材料因其出色的机械性能、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智能材料的开发。然而,传统聚氨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老化、硬化等问题,且无法自我修复,限制了其在高性能智能材料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研究者们逐步探索将自修复机制引入聚氨酯中,使其能够在受损后通过一定的修复机制恢复原有性能。此外,基于聚乳酸的聚氨酯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近年来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3、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碳量子点引入聚氨酯溶液,比如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所述酸溶液为12~18mol/L的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醋酸水溶液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邻苯二胺和色氨酸的质量比为0.14~0.56:0.528;溶剂、酸溶液、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30:1~5:2~10。</p>

4.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无水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所述酸溶液为12~18mol/l的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醋酸水溶液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邻苯二胺和色氨酸的质量比为0.14~0.56:0.528;溶剂、酸溶液、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30:1~5:2~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120~220℃,反应时间为4~10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荧光自修复的聚氨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异氰酸酯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1,6-己二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所述多元醇为聚乳酸多元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允杰董健胜王潮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