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尘防湿设备及具有其的吊斗铲。控尘防湿设备包括:控尘组件,包括防尘罩、机壳、进风筒以及驱动装置,机壳具有进风部、容纳腔以及出风部,进风部通过容纳腔与出风部连通,防尘罩设置在进风部处,进风筒和驱动装置均设置在容纳腔内,驱动装置与进风筒驱动连接,以驱动进风筒转动;射流组件,包括多个相互连通的射流结构,各射流结构包括过风管和射流部,射流部具有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过风管连通,出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过风管的横截面积;其中,至少一个射流结构的过风管与出风部连通,至少一个射流结构的过风管内设置有第一增压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然通风方式的除尘、防湿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露天矿吊斗铲用通风控尘防湿,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尘防湿设备及具有其的吊斗铲。
技术介绍
1、目前,在深凹露天矿吊斗铲倒堆工艺生产条件下,深凹露天矿采场受吊斗铲采掘、倒堆、运输工作条件的影响,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而粉尘云团受空气裹挟和露天采场局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吊斗铲的周边设备及周围大气污染极其严重。尤其是在低温冬季,露天采场中因采煤运煤设施运转、矿坑底部空气流动不畅等原因,粉尘污染物聚集到矿坑中久久不能消散,由于局部小逆温层使得粉尘云像盖子一样罩在露天煤矿上空,再者工作工艺的持续性导致粉尘污染物持续增加,且漂浮在大气中的粉尘污染物分散度较低,不易发生重力沉降,引发矿坑内部严重的空气污染,进而导致采场内工作区域能见度极差,带来极大的安全生产隐患。此外,特殊季节局部气候潮,加重了成霾过程,同时给现场安全生产和现场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职业安全隐患。
2、在现有技术中,深凹露天矿通常依赖自然通风,以对相关设备驾驶位处的粉尘污染进行改善和防护。然而,自然通风方式的除尘、防湿效果较差,不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组件(20)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射流组件(20)的过风管(211)通过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射流部(21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射流结构(21)首尾连接,以围绕形成过风腔(22),所述射流组件(20)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121)为倾斜口,所述倾斜口朝向所述过风腔(22)倾斜。</p>6.根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组件(20)为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射流组件(20)的过风管(211)通过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射流部(21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射流结构(21)首尾连接,以围绕形成过风腔(22),所述射流组件(20)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121)为倾斜口,所述倾斜口朝向所述过风腔(22)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尘防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1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2124)、第二板体(2125)以及第三板体(2126),所述第一板体(2124)与所述第三板体(2126)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板体(2125)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板体(2124)与所述第三板体(2126)远离所述第二板体(2125)的一侧形成所述出风口(2121),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林,王韬,白雪瑞,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