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塔减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及屋面通信塔。
技术介绍
1、为了满足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需要架设相当数量的通信塔搭载移动通信天线以能满足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信号覆盖等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通信塔的通信天线通常位于通信塔天线支架上端,天线大多为铝制,长期在高空运作,在强风干扰下,由于缺少有效的消振措施,容易引起通信塔身产生较大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轻则影响信号接收性能,重则导致通信塔整体出现弯折和折断现象。
2、为了减轻通信塔结构的震动,现有的通信塔上安装有阻尼器,但是现有的通信塔阻尼器结构简单,对通信塔的减震效果不好,同时通信塔上的阻尼器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处于露天环境,且受到风的反复作用,承受交变荷载,阻尼器容易产生损伤而无法正常工作,而现有的阻尼器不能根据环境情况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能够提高对屋面通信塔的减震效果,且阻尼器能够根据环境情况进行调整。
2、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尼单元(1),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单元(1)能够均匀设置在屋面通信塔上相邻两层塔架(12)的层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上一级塔架(12)的底部四角各分部两个连接部(121),以及下一级塔架(12)的底部四角各分布两个连接部(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通信塔顶端的第二阻尼单元(2)和第三阻尼单元(3),通信塔顶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二阻尼单元(2)和第三阻尼单元(3)从上至下安装在中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尼单元(1),多个所述第一阻尼单元(1)能够均匀设置在屋面通信塔上相邻两层塔架(12)的层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上一级塔架(12)的底部四角各分部两个连接部(121),以及下一级塔架(12)的底部四角各分布两个连接部(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在通信塔顶端的第二阻尼单元(2)和第三阻尼单元(3),通信塔顶端设置有中心轴,所述第二阻尼单元(2)和第三阻尼单元(3)从上至下安装在中心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振单元(4)和所述第二吸振单元(5)分别呈圆杆状,且所述第一吸振单元(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吸振单元(5)的直径,所述第三吸振单元(6)呈螺旋状且缠绕在所述第二吸振单元(5)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振单元(4)包括密封管(401)、阻尼介质(402)、吸振微珠(403)和第二加热圈(404),所述密封管(4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内环(701)的外表面和所述外环(702)的内表面,所述阻尼介质(402)填充在所述密封管(401)的内部且充满其内部,所述吸振微珠(403)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阻尼介质(402)内并与所述阻尼介质(402)相互交融,所述第二加热圈(404)套接在所述密封管(401)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通信塔层间隔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振单元(5)包括圆管(501)、弹簧(502)和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焦阳,张景霞,刘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