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4840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43
本技术涉及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及车辆。该铁芯包括六个换向组件、多个油道组件和多个进油组件;第二个和第五个换向组件上的第一避让口与第一个换向组件上的第一避让口呈180°错位;多个油道组件设置于换向组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油道组件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布置;多个进油组件设于第三个和第四个换向组件之间,且每两个进油组件之间均夹设有若干油道组件,进油组件上的第二避让口与第一个换向组件上的第一避让口呈180°错位,第二油道与相邻的油道组件上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布置。该铁芯采用上述改进实现对冷却油流向的优化布局,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流速,提升了油冷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驱动电机,尤其涉及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也向着更高转矩密度、更高功率密度的方向不断迈进。在追求高指标的同时,电机温升也成为最难攻克的问题。而且,电机温升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冷却结构设计在驱动电机的设计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电机的冷却按照冷却介质可分为风冷和液冷两大类。其中,液冷还包括油冷和水冷两种类型。

3、风冷是指利用机壳外部的一些散热鳍片,通过流动的气流将热量带走,散热效率相对较低,主要有自然冷却和强迫风冷两种形式。

4、水冷是指在电机机壳中增加水道,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热量带走,目前已成为目前主流的冷却方式。但其缺点就是无法直接冷却热源,绕组的热量需要通过铜线、绝缘层、铁芯、机壳等零件后被冷却水带走,传递路径长,冷却效率低。

5、相较于水冷,油冷的优势在于油品具有不导电和不导磁的优点,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以直接接触电机内部组件,深入到转子、定子绕组内部进行更完全的热交换,使得散热效率更高。

6、油冷结构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油冷结构具有浸油式和喷油式两大类,多用于扁线电机。浸油式冷却方式是将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均浸没在冷却油里进行冷却,会影响到电机效率。而喷油式的冷却方式则是在定子轭部增加油道,使冷却油经由油道喷到定子端部或其它发热处进行冷却。喷油式油冷方式既能从端部进油,也能从铁芯中部进油,但定子铁芯油路普遍存在传递路径短、油量分布不均匀以及流速慢等缺点,从而导致槽内扁铜线以及铁芯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定子铁芯、定子、电机及车辆,以解决定子铁芯油路传递路径短、油量分布不均匀以及流速慢的问题,提升油冷结构的冷却效果。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定子铁芯,包括六个换向组件、多个油道组件和多个进油组件;所述换向组件由若干第一冲片堆叠而成,所述第一冲片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换向组件中所有的所述第一缺口相连通并形成第一避让口,第三个、第四个和第六个所述换向组件上的所述第一避让口与第一个所述换向组件上的所述第一避让口的位置相同,第二个和第五个所述换向组件上的所述第一避让口与第一个所述换向组件上的所述第一避让口呈180°错位;所述油道组件设置于所述换向组件之间,所述油道组件由若干第二冲片堆叠而成,所述第二冲片周向均布有多个第一贯通孔,每个所述第一贯通孔均能沿延伸方向与其他所述第一贯通孔连通以形成第一油道,相邻的两个所述油道组件的多个所述第一油道错位布置;所述进油组件设于第三个和第四个所述换向组件之间,且每两个所述进油组件之间均夹设有若干所述油道组件,所述进油组件由若干第三冲片堆叠而成,所述第三冲片具有第二缺口和多个第二贯通孔,所述进油组件中所有的所述第二缺口相连通并形成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二避让口与第一个所述换向组件上的所述第一避让口呈180°错位,每个所述第二贯通孔均能沿延伸方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以形成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相邻的所述油道组件上的多个所述第一油道错位布置。

4、作为定子铁芯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油道组件被区分为厚度不同的多个第一组件、两个第二组件、多个第三组件、多个第四组件和两个第五组件,每两个所述进油组件之间均夹设有若干所述第三组件;第一个和第二个所述换向组件之间夹设有部分所述第一组件和一个所述第二组件,第五个和第六个所述换向组件之间夹设有其余的所述第一组件和另一个所述第二组件,第二个和第三个所述换向组件之间夹设有若干第四组件和一个第五组件,第四个和第五个所述换向组件之间夹设有若干第四组件和另一个第五组件;在第三个所述换向组件与位于一端的所述进油组件之间夹设有多个第四组件,在第四个所述换向组件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进油组件之间夹设有多个第四组件。

5、作为定子铁芯的可选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贯通孔之间具有第一支撑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缺口之间均具有第二支撑筋。

6、作为定子铁芯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筋和所述第一贯通孔的数量均为44个,所述第二支撑筋的数量为41个,所述第二贯通孔的数量为40个。

7、作为定子铁芯的可选技术方案,关于相邻的所述换向组件和所述油道组件,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口边缘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油道的投影间隔设置;关于相邻的所述进油组件和所述油道组件,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避让口边缘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油道的投影间隔设置。

8、作为定子铁芯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冲片的内侧壁具有多个第一定子槽,所述第二冲片的内侧壁具有多个第二定子槽,所述第三冲片的内侧壁具有多个第三定子槽,多个所述第一定子槽、多个所述第二定子槽与多个所述第三定子槽相互对齐。

9、作为定子铁芯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子槽、所述第二定子槽和所述第三定子槽均具有48个。

10、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上述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定子齿;所述定子绕组绕设在所述定子齿上。

11、电机,包括壳体和上述的定子,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供油口,所述定子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壳体供油口连通。

12、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的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车身。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4、该定子铁芯采用将换向组件、油道组件和进油组件按照次序堆叠的方式,使所有的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彼此连通并形成冷却油路网,完成了对定子铁芯内冷却油流动轨迹的优化布局,从而得以解决定子铁芯油路传递路径短、油量分布不均匀以及流速慢的问题,由此增大了冷却油路网与冷却油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冷却油的流速,平衡了定子内各处的冷却油油量,保障了油冷散热的效果,提升了对定子铁芯和扁铜线的冷却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组件被区分为厚度不同的多个第一组件(120)、两个第二组件(130)、多个第三组件(140)、多个第四组件(150)和两个第五组件(160),每两个所述进油组件(170)之间均夹设有若干所述第三组件(140);第一个和第二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部分所述第一组件(120)和一个所述第二组件(130),第五个和第六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其余的所述第一组件(120)和另一个所述第二组件(130),第二个和第三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若干第四组件(150)和一个第五组件(160),第四个和第五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若干第四组件(150)和另一个第五组件(160);在第三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与位于一端的所述进油组件(170)之间夹设有多个第四组件(150),在第四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进油组件(170)之间夹设有多个第四组件(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贯通孔(301)之间具有第一支撑筋(305),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40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40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缺口(406)之间均具有第二支撑筋(4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305)和所述第一贯通孔(301)的数量均为44个,所述第二支撑筋(405)的数量为41个,所述第二贯通孔(401)的数量为40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关于相邻的所述换向组件(110)和所述油道组件,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避让口边缘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油道的投影间隔设置;关于相邻的所述进油组件(170)和所述油道组件,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避让口边缘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油道的投影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片(200)的内侧壁具有多个第一定子槽(203),所述第二冲片(300)的内侧壁具有多个第二定子槽(303),所述第三冲片(400)的内侧壁具有多个第三定子槽(403),多个所述第一定子槽(203)、多个所述第二定子槽(303)与多个所述第三定子槽(403)相互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槽(203)、所述第二定子槽(303)和所述第三定子槽(403)均具有48个。

8.定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绕组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定子齿;所述定子绕组绕设在所述定子齿上。

9.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所述壳体具有壳体供油口,所述定子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壳体供油口连通。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1.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组件被区分为厚度不同的多个第一组件(120)、两个第二组件(130)、多个第三组件(140)、多个第四组件(150)和两个第五组件(160),每两个所述进油组件(170)之间均夹设有若干所述第三组件(140);第一个和第二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部分所述第一组件(120)和一个所述第二组件(130),第五个和第六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其余的所述第一组件(120)和另一个所述第二组件(130),第二个和第三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若干第四组件(150)和一个第五组件(160),第四个和第五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之间夹设有若干第四组件(150)和另一个第五组件(160);在第三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与位于一端的所述进油组件(170)之间夹设有多个第四组件(150),在第四个所述换向组件(110)与位于另一端的所述进油组件(170)之间夹设有多个第四组件(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贯通孔(301)之间具有第一支撑筋(305),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贯通孔(401)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40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缺口(406)之间均具有第二支撑筋(4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305)和所述第一贯通孔(301)的数量均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团锋桑渝
申请(专利权)人:立讯智造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