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咳喘丸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咳喘丸功能主治为止咳平喘。用于伤风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气喘,痰多。处方为麻黄(蜜炙)1-2份、苦杏仁1-2份、甘草1-2份、荆芥1-2份、桑白皮(蜜炙)0.5-1份、紫苏子(炒)0.5-1份。标准的制备方法为:以上六味,除甘草、荆芥、紫苏子粉碎成细粉外,其余苦杏仁等三味药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三次各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5的清膏,留少量清膏和少量上述粉末备用,其余清膏和粉末拌匀,烘干,粉碎成细粉,用水泛丸,用备用药材粉末少量起模,低温干燥,用备用清膏打光,即得。规格为每15粒重2g。标准上规定了粉碎方法及制丸方法及丸重,按照上述方式生产:1.紫苏子(炒)油多,制粉时粉碎困难、出粉率低;2.该产品粉多膏少,丸粒直径较大,成型困难,泛丸耗时长,药丸不成圆球形,生产效率低;3.色差严重,外观性状不合格;4.干燥后,药丸溶散时限不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改善工艺,生产率高,丸粒易成型,丸粒品质高、直径适合、外观较好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
2、本方案中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蜜麻黄1-2份、苦杏仁1-2份、甘草1-2份、荆芥1-2份、蜜桑白皮0.5-1份、炒紫苏子0.5-1份,制备步骤如下:a,将炒紫苏子进行物理压榨,得到紫苏子油和紫苏子饼,备用;b,将甘草、荆芥份和步骤a所得的所述
3、进一步,所述步骤b中,将甘草、荆芥份和步骤a所得的所述紫苏子饼混合,粉碎成100目药粉。
4、进一步,所述步骤c中,在温度80±5℃下,将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7-1.32g/ml的清膏。
5、进一步,所述步骤d中,得到的所述清膏取出其重量的1-3%,b得到的所述药粉取出其重量的2-5%。
6、进一步,所述步骤e中,将a得到的所述紫苏子油用重量1:1的40-60%乙醇进行搅拌。
7、进一步,所述步骤f的具体操作方式为乳化油用2-4.5倍重量的药粉混匀,过12-20目筛,再同剩余的清膏、剩余的药粉和药粉重量0.8-1.2倍的纯化水混匀,制成水分30-50%的软材。
8、进一步,所述步骤g中,软材用双对辊制丸机进行制丸;所述步骤i中,采用微波干燥机或带式干燥机一种或多种进行烘干干燥烘干的温度为40-60℃。通过改进干燥工艺,解决干燥后溶散时限不合格的问题。
9、进一步,所述步骤j中,加入所述第一抛光剂的重量为清膏重量20-50%。
10、进一步,所述步骤k中,第二抛光剂为虫白蜡或滑石粉。
11、进一步,所述步骤f中,乳化油用3倍重量的药粉混匀,过14目筛。
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通过改进粉碎工艺,将炒紫苏子进行油饼分离,克服了由于炒紫苏子含油量高,直接粉碎困难、出粉率低的缺陷;2.通过改进物料的加入混合方式,解决物料油多,解决溶散时限问题;3.通过改进制丸工艺,克服成型困难、药丸不成圆球形、生产效率低的缺陷;4.通过改进干燥工艺,解决干燥后溶散时限不合格的问题;5.通过改进整型抛光工艺,解决药丸色差严重、外观不合格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蜜麻黄1-2份、苦杏仁1-2份、甘草1-2份、荆芥1-2份、蜜桑白皮0.5-1份、炒紫苏子0.5-1份,制备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甘草、荆芥份和步骤a所得的所述紫苏子饼混合,粉碎成100目药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温度80±5℃下,将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7-1.32g/ml的清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得到的所述清膏取出其重量的1-3%,b得到的所述药粉取出其重量的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将a得到的所述紫苏子油用重量1:1的40-60%乙醇进行搅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的具体操作方式为乳化油用2-4.5倍重量的药粉混匀,过12-20目筛,再同剩余的清膏、剩余的药粉和药粉重量0.8-1.2倍的纯化水混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软材用双对辊制丸机进行制丸;所述步骤i中,采用微波干燥机或带式干燥机一种或多种进行烘干干燥烘干的温度为40-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j中,加入所述第一抛光剂的重量为清膏重量20-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k中,第二抛光剂为虫白蜡或滑石粉。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乳化油用3倍重量的药粉混匀,过14目筛。
...【技术特征摘要】
1.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蜜麻黄1-2份、苦杏仁1-2份、甘草1-2份、荆芥1-2份、蜜桑白皮0.5-1份、炒紫苏子0.5-1份,制备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甘草、荆芥份和步骤a所得的所述紫苏子饼混合,粉碎成100目药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在温度80±5℃下,将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7-1.32g/ml的清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得到的所述清膏取出其重量的1-3%,b得到的所述药粉取出其重量的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咳喘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将a得到的所述紫苏子油用重量1:1的40-60%乙醇进行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银政,李璐晏,曾凡玉,伍永富,张伟,陈孟,尹权,袁城钊,陈红旺,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