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涂料混合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对涂料的混合方式多为人工搅拌,即将多种涂料或将粉料和液料倒入到搅拌池中,然后人工进行搅拌,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人工搅拌会出现涂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导致了混合后的涂料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2、公开号为cn118356861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水涂料混合搅拌装置,通过将粉质材料与液体材料分开加入至装置内部,减少粉质材料与液体材料同时大量加入装置内部造成的粉团,提高防水材料的混合效率,该搅拌装置通过粉质材料和液体材料分开投放的方式减小粉团的形成,但是粉质材料和液体材料投入时依旧直接落入搅拌箱底部,粉质材料和液体材料无法充分接触,搅拌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建筑涂料混合生产工艺,通过下料组件和挤压组件使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涂料混合生产工艺,包括混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内设置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端部设置有下料组件(3),所述下料组件(3)包括下料管(31)、开设在下料管(31)上的下料孔(32)以及滑动设置在下料管(31)内的滑动杆(33),所述搅拌轴(2)中部设置有挤压组件(4),所述挤压组件(4)包括开设在搅拌轴(2)上的若干个漏液孔(41)以及滑动设置在搅拌轴(2)内的若干个挤压板(42),所述挤压板(42)与滑动杆(33)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5),所述搅拌轴(2)上设置有堵液组件(6)以及在堵液组件(6)带动下的堵粉组件(7),所述堵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涂料混合生产工艺,包括混合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1)内设置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端部设置有下料组件(3),所述下料组件(3)包括下料管(31)、开设在下料管(31)上的下料孔(32)以及滑动设置在下料管(31)内的滑动杆(33),所述搅拌轴(2)中部设置有挤压组件(4),所述挤压组件(4)包括开设在搅拌轴(2)上的若干个漏液孔(41)以及滑动设置在搅拌轴(2)内的若干个挤压板(42),所述挤压板(42)与滑动杆(33)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5),所述搅拌轴(2)上设置有堵液组件(6)以及在堵液组件(6)带动下的堵粉组件(7),所述堵液组件(6)包括浮漂(61)以及滑动设置在搅拌轴(3)内壁的封堵管(62),所述堵粉组件(7)包括转动设置在下料管(31)上的封堵板(71),所述下料组件(3)用于下料管(3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滑动杆(33)往复滑动时将粉料通过下料孔(32)进行下料,所述挤压组件(4)用于滑动杆(33)往复滑动时通过导向组件(5)带动挤压板(42)将液料从漏液孔(41)内挤出与粉料进行混合,所述堵液组件(6)用于粉料与液料混合后,液面带动浮漂(61)上升的同时通过封堵管(62)将漏液孔(41)进行封堵,所述堵粉组件(7)用于封堵管(62)上升的同时带动封堵板(71)将下料孔(32)进行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涂料混合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下料管(31)内的矩形杆(34)、固定设置在滑动杆(33)上的封堵头(35)、固定开设在下料管(31)中部的通槽(36)、固定设置在滑动杆(33)中部的滑动块(37)、开设在滑动杆(33)上的矩形槽(38)、固定设置在滑动杆(33)一端与下料管(31)之间的第一弹簧(39)、固定设置在混合筒(1)内壁上的导轨(310)、固定设置在下料管(31)上的上料杆(311),所述矩形槽(38)与矩形杆(34)相配合,所述封堵头(35)与下料孔(32)相配合,所述导轨(310)表面设置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滑动杆(33)另一端设置为球状且与导轨(310)表面相配合,所述搅拌轴(2)与下料管(31)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37)与通槽(36)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涂料混合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4)还包括开设在搅拌轴(2)内的上液通道(43)、开设在上液通道(43)上的储液腔(44)、固定设置在挤压板(42)上的导向杆(45),所述漏液孔(41)倾斜开设在储液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宝林,何凡莲,李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绿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