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342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4-01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所述网版包括:等间距区域,由多条平直且间距固定的栅线组成;非等间距区域,由多条间距逐渐变化的弯曲栅线组成;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等间距区域与非等间距区域之间,栅线间距由等间距逐渐过渡为非等间距;所述网版由镍合金网布和高分子膜复合而成,通过热压工艺实现复合;在所述等间距区域通过光刻与蚀刻技术形成平直栅线槽孔;在所述非等间距区域通过扫描选线技术生成弯曲栅线槽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栅线区域优化设计、光刻与扫描选线工艺结合及强化结构优化,实现了栅线分布的多样性、网版强度的提升及印刷质量的显著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具体为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1、无网结网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的精密工具,其通过在网版的经纬编织结构中去除传统网结设计,形成更为通透的栅线图案。无网结网版的加工工艺通常采用光刻、蚀刻或抽丝技术,以生成高精度的栅线槽孔,从而提升丝网印刷的透墨性和图案精确度,是光伏电池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2、现有的无网结网版制作工艺多采用单一加工方式,例如光刻蚀刻工艺主要通过感光材料和化学蚀刻技术形成规则的等间距平直栅线,其特点是栅线尺寸精确且透光性优异;抽丝工艺则通过物理去除网布的局部经纬线形成非等间距栅线图案,适用于复杂栅线设计。

3、然而,现有无网结网版制作工艺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一方面,等间距平直栅线无法满足多样化栅线设计需求,限制了网版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单一工艺模式导致网版机械强度不足,难以兼顾复杂图案的加工精度与耐用性;此外,缺乏过渡设计的网版在不同区域间衔接不平滑,导致印刷过程中出现虚印、堵网和应力集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解决了现有无网结网版无法兼顾等间距和平直栅线与非等间距和弯曲栅线共存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所述网版包括:

3、等间距区域,由多条平直且间距固定的栅线组成;

4、非等间距区域,由多条间距逐渐变化的弯曲栅线组成;

5、过渡区域,位于所述等间距区域与非等间距区域之间,栅线间距由等间距逐渐过渡为非等间距;

6、所述网版由镍合金网布和高分子膜复合而成,通过热压工艺实现复合;

7、在所述等间距区域通过光刻与蚀刻技术形成平直栅线槽孔;

8、在所述非等间距区域通过扫描选线技术生成弯曲栅线槽孔。

9、优选的,所述等间距区域的栅线宽度为10~15μm,栅线间距为30~50μm,栅线槽孔的深度为3~5μm。

10、优选的,所述非等间距区域的栅线宽度为8~12μm,栅线间距变化范围为30~100μm,且间距的变化按照指数或线性规律分布。

11、优选的,所述过渡区域的栅线间距变化步长为5μm,栅线过渡半径为100~200μm。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3、区域划分:通过设计软件将网版分为等间距区域、非等间距区域和过渡区域;

14、材料复合:采用镍合金网布和高分子膜,通过热压工艺复合形成网版基材;

15、等间距区域加工:通过光刻与蚀刻技术在所述等间距区域形成平直栅线槽孔;

16、非等间距区域加工:通过扫描选线技术在所述非等间距区域生成弯曲栅线槽孔;

17、过渡区域加工:结合光刻与扫描技术在所述过渡区域加工渐变栅线槽孔;

18、强度优化:在所述网版的栅线槽孔周围进行局部加厚处理,并在非等间距区域添加交叉支撑结构;

19、质量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栅线槽孔的宽度、间距和形态进行检测。

20、优选的,所述材料复合包括:

21、将镍合金网布和高分子膜叠置后置于热压设备中;

22、在180℃的温度和5mpa的压力下压合10分钟,形成复合基材。

23、优选的,所述等间距区域加工包括:

24、在所述等间距区域涂覆厚度为3μm的正性光刻胶;

25、通过激光直写技术制作栅线图案,曝光分辨率为1μm;

26、将涂覆光刻图案的区域浸入10wt%naoh溶液中蚀刻15分钟,形成深度为3~5μm的栅线槽孔。

27、优选的,所述非等间距区域加工包括:

28、通过扫描选线设备按照预设的非等间距图案进行栅线定位,扫描路径基于弧线拟合算法优化;在扫描过程中调整张力,形成符合非等间距图案的弯曲栅线;

29、对生成的栅线位置误差进行修正,误差范围控制在90~110μm。

30、优选的,所述过渡区域加工包括:

31、在渐变起点的平直栅线部分采用光刻与蚀刻技术加工;

32、在渐变终点的弯曲栅线部分采用扫描选线技术加工;

33、调整过渡区域的栅线间距变化步长为5μm,过渡半径为150~200μm。

34、优选的,所述强度优化包括:

35、在等间距区域的栅线槽孔周围喷涂厚度为2μm的强化胶体,增加抗压能力;

36、在非等间距区域添加交叉支撑线,支撑线宽度为5μm,间距为50μm,用于分散弯曲栅线的应力。

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具备以下

38、有益效果:

39、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等间距和平直栅线与非等间距和弯曲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结构,结合过渡区域的渐变优化,实现了栅线分布的多样化和结构的高稳定性,提升了丝网印刷的精度与适应性,同时确保了良好的光透过性能和机械强度。

40、2、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复合基材和动态加工工艺,优化了等间距区域的抗压能力与非等间距区域的应力分散性能,强化了网版在高强度丝网印刷应用中的耐久性,并确保复杂栅线图案的加工一致性和长期使用稳定性。

41、3、本专利技术通过结合光刻与扫描选线技术,精准控制栅线槽孔的宽度、间距和深度,同时通过强化胶体和交叉支撑结构优化工艺,解决了细栅线槽孔虚印、堵网及形变风险,提升了整体网版的功能可靠性与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版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区域的栅线宽度为10~15μm,栅线间距为30~50μm,栅线槽孔的深度为3~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间距区域的栅线宽度为8~12μm,栅线间距变化范围为30~100μm,且间距的变化按照指数或线性规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的栅线间距变化步长为5μm,栅线过渡半径为100~200μm。

5.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复合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区域加工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间距区域加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加工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与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优化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版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等间距区域的栅线宽度为10~15μm,栅线间距为30~50μm,栅线槽孔的深度为3~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等间距区域的栅线宽度为8~12μm,栅线间距变化范围为30~100μm,且间距的变化按照指数或线性规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的栅线间距变化步长为5μm,栅线过渡半径为100~200μm。

5.一种等间距与非等间距栅线并存的无网结网版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双富何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恒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