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宽带阵列天线,具体是涉及一种超宽带紧耦合阵列天线。
技术介绍
1、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宽带、宽扫角性能的天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超宽带天线阵列的设计主要以宽带天线单元的设计为主,然后进行组阵,在此期间需要避免阵元间的互耦效应对各阵元带内有源驻波的影响。这种设计方法导致传统超宽带天线阵列的低频带宽很难继续拓展。基于wheeler提出的连接阵理论,munk等人提出了强耦合超宽带相控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中的单元紧密排列,从而在相邻阵元间引入了容性互耦效应,以此抵消由反射板引起的感性效应,实现了阵列天线阻抗带宽的拓展和低剖面设计。至此,紧耦合阵列天线成为天线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优秀成果不断走进大众视野。
2、现在的超宽带紧耦合阵列中为了兼顾带宽、扫描角度和阻抗匹配的要求,有源驻波比往往以3.0为界,当阵列扫描角度较大时这一标准甚至可以放宽至3.5。驻波比3.0对应的回波损耗s11为-6db左右,对于一些大规模高功率相控阵列来说,较高的回波损耗会导致后端的t/r等
...【技术保护点】
1.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化敏感结构为沿天线的E面和H面方向上的十字型金属贴片,十字型金属贴片在E面和H面的宽度和长度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化敏感结构为沿天线E面排列的双排长条状金属贴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化敏感结构为沿天线的H面排列的“工”型金属贴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化敏感结构为沿天线的e面和h面方向上的十字型金属贴片,十字型金属贴片在e面和h面的宽度和长度均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化敏感结构为沿天线e面排列的双排长条状金属贴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化敏感结构为沿天线的h面排列的“工”型金属贴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极化敏感宽角匹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宽角匹配层上用以破坏表面波传播的槽孔结构包括中心孔。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振新,周怀民,周志伟,薛文慧,黄泽琛,郭举博,吴宏仙,黎光绪,阚飞,张怀兵,赵廷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