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循环利用装置、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8291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量循环利用装置、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储冷容器、第一储热容器、第二储热容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依次连接在储能组件的压缩机的输出端,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依次连接在释能组件的透平机的输入端;该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第一热量循环回路和第二热量循环回路,第一热量循环回路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储冷容器、第一换热器、第一储热容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第二热量循环回路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储冷容器、第二换热器、第二储热容器和第四换热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提高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中的热量循环利用效率以及系统的综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储能,尤其涉及一种热量循环利用装置、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减缓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消耗成为必然选择,而由于清洁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错峰发电等特点,储能技术成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基于二氧化碳气液相变循环的储能技术通过在用电低谷期利用多余电力或者利用清洁能源将储气单元内常温常压的气态二氧化碳压缩冷凝为液态二氧化碳储存在储液单元中,并将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利用存储的热能加热液态二氧化碳至气态,气态二氧化碳驱动透平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而做功后的气态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储气单元内循环使用,具有结构简单、布置灵活、储能效率较高等优势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在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中,通常设置有换热装置,用于在储能组件和释能组件之间循环利用热能和冷能。中国专利申请cn112985145a公开一种基于二氧化碳气液相变的储能装置,参阅其附图,其中的换热组件500的换热回路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储冷罐510、储能换热器320、储热罐520和释能换热器420。在储能过程中,低温的换热介质从储冷罐510流动至储能换热器320进行换热,吸收被压缩后的高温二氧化碳中的热量,使换热介质的温度升高,升温后的高温换热介质流动至储热罐520,热量被暂存于储热罐520内。在释能过程中,高温换热介质从储热罐520流动至释能换热器420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给流经释能换热器420的二氧化碳,完成换热后,降温后的换热介质流动至储冷罐510。

<p>3、如上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在储能过程中,从储冷罐510流出的低温的换热介质仅通过一个换热器(储能换热器320)与高温二氧化碳进行换热,随着低温换热介质的温度升高而高温二氧化碳的温度降低,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迅速降低,无法进一步降低高温二氧化碳的温度并且热能也无法充分地回收,降低了储能系统的综合效率;在释能过程中,从储热罐520流出的高温的换热介质仅通过一个换热器(释能换热器420)与低温二氧化碳进行换热,随着高温换热介质的温度降低而低温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迅速降低,无法进一步提高低温二氧化碳的温度并且热能也无法充分地利用,降低了储能系统的综合效率;并且,在释能过程中,由于热能无法充分地利用,高温的换热介质在释能换热器420换热降温后,其温度仍高于储冷罐510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因此在释能换热器420和储冷罐510需要增加设置换热介质冷却器530,通过换热介质冷却器530对换热后的高温换热介质再次进行降温,使其温度达到储冷罐510的要求,由此也增加了系统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量循环利用装置、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如何提高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中的热量循环利用效率以及综合效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发方面是提供一种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应用于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所述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组件和释能组件,所述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储冷容器、第一储热容器、第二储热容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互串接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储能组件的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相互串接且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释能组件的透平机的输入端;

4、所述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第一热量循环回路和第二热量循环回路,所述第一热量循环回路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所述储冷容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储热容器、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二热量循环回路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所述储冷容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储热容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

5、在储能阶段,所述储冷容器存储的温度为t11的换热介质分别输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中,所述温度为t11的换热介质与从所述压缩机输出的温度为t21的二氧化碳工质进行换热,获得温度为t12的换热介质输入至所述第一储热容器进行存储以及获得温度为t22的二氧化碳工质输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所述温度为t11的换热介质与所述温度为t22的二氧化碳工质进行换热,获得温度为t13的换热介质输入至所述第二储热容器进行存储以及获得温度为t23的二氧化碳工质输出;

6、在释能阶段,所述第一储热容器存储的所述温度为t12的换热介质输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储热容器存储的所述温度为t13的换热介质输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在所述第三换热器中,所述温度为t12的换热介质与从所述第四换热器输出的温度为t25的二氧化碳工质进行换热,获得温度为t14的换热介质输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以及获得温度为t26的二氧化碳工质输入至所述透平机;在所述第四换热器中,所述温度为t13的换热介质和所述温度为t14的换热介质合并,对输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的温度为t24的液态二氧化碳工质进行加热蒸发,获得所述温度为t11的换热介质输入至所述储冷容器进行存储以及获得所述温度为t25的二氧化碳工质输入至所述第三换热器;

7、其中,t11<t13<t14<t12,t24<t25<t26,t23<t22<t21,并且t11<t21,t24<t13,t25<t12。

8、在一个具体的方案中,20℃≤t11≤30℃,230℃≤t12≤280℃,40℃≤t13≤60℃,60℃≤t14≤80℃;220℃≤t21≤310℃,90℃≤t22≤110℃,55℃≤t23≤85℃,20℃≤t24≤28℃,t25=31℃,230℃≤t26≤280℃。

9、在一个具体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测入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测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测入口,所述温度为t23的二氧化碳工质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测出口输出;

10、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侧入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至所述储冷容器的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侧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热容器的入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侧入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至所述储冷容器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侧出口通过第四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储热容器的入口;

11、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测出口连接至所述透平机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冷测入口连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冷测出口,所述温度为t24的液态二氧化碳工质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冷测入口输入;

12、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热测入口通过第五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储热容器的出口,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热测出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热测入口,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热测入口还通过第七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二储热容器的出口,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热测出口通过第八管路连接至所述储冷容器的入口;

13、其中,至少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以及所述第七管路分别连接有流量控制阀。

14、在一个具体的方案中,所述第四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应用于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所述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组件和释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储冷容器、第一储热容器、第二储热容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互串接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储能组件的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相互串接且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释能组件的透平机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20℃≤T11≤30℃,230℃≤T12≤280℃,40℃≤T13≤60℃,60℃≤T14≤80℃;220℃≤T21≤310℃,90℃≤T22≤110℃,55℃≤T23≤85℃,20℃≤T24≤28℃,T25=31℃,230℃≤T26≤2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测入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测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测入口,所述温度为T23的二氧化碳工质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测出口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还通过循环管路连接至外部热源,所述循环管路在邻近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冷测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四换热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导热油或水。

6.一种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依次闭环连接的储气单元、储能组件、储液单元和释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包括低压压缩机和高压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串接于所述低压压缩机和所述高压压缩机之间,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至所述低压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至所述高压压缩机的输入端,所述低压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储气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组件还包括冷凝器,所述高压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冷凝器连接至所述储液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单元通过液泵连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液泵将所述储液单元中的所述温度为T24的液态二氧化碳工质输入至所述第四换热器;所述透平机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储气单元。

10.一种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储能阶段和释能阶段;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应用于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所述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组件和释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储冷容器、第一储热容器、第二储热容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相互串接且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储能组件的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换热器和所述第四换热器相互串接且所述第三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释能组件的透平机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20℃≤t11≤30℃,230℃≤t12≤280℃,40℃≤t13≤60℃,60℃≤t14≤80℃;220℃≤t21≤310℃,90℃≤t22≤110℃,55℃≤t23≤85℃,20℃≤t24≤28℃,t25=31℃,230℃≤t26≤2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测入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热测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测入口,所述温度为t23的二氧化碳工质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热测出口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量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热器还通过循环管路连接至外部热源,所述循环管路在邻近于所述第四换热器的冷测出口的位置与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郭永亮汪晓勇惠大好贺磊落孔旭王国磊
申请(专利权)人:百穰新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