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闪烁体,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闪烁体是一种能够将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和粒子流)转化为可见光或其他易于检测的光信号的材料,转化后的光信号可以为各种光探测设备(如pmt、sipm等)所探测。闪烁体探测器在医学成像、核辐射监测、高能物理实验、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广泛运用,其优异的能量转换特性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液体闪烁体是一类由有机溶剂溶解发光溶质制成的闪烁体,其所采用的有机溶剂通常具有易流动、易挥发、闪点低、腐蚀性强、有毒性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封装。
2、面对高性能液体闪烁体的开发需求以及多样且复杂的物理实验条件,液体闪烁体的封装容器不仅要满足密封良好、安全性强的要求,还应可以替换已罐装闪烁体,同时提供各类不同光探测设备的接口与插件,不仅满足对于闪烁体性能测试的需求,也能完成各种物理实验任务。目前国内外液体闪烁体厂家采取的一体式封装方式没有预留内部闪烁体替换的窗口,其固定连接的光探测设备也难以进行变更,无法满足多样化实验需求,因此,亟需发展具有替换闪烁体功能与接入各种光探测设备功能的闪烁体容器,以及与之配套的闪烁体简便、安全的灌装装置。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一种
4、进一步的,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容器壳体,所述容器壳体包括外壳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两侧的玻璃窗片;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玻璃窗片设置在一起的pmt接口,所述外壳的四周设置有若干个通用密封窗口;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滤光片套筒,所述通用密封窗口上设置有光导组件或密封垫片组。
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外壁方形、内壁圆柱体形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滤光片套筒包括依次设置的圆形滤光片套片、方形滤光片套片和螺纹式滤光片套筒,所述圆形滤光片套片位于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位置上。
7、进一步的,所述光导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氟橡胶圈一、光导和光导固定套筒,所述氟橡胶圈一位于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位置上;所述密封垫片组包括依次设置的氟橡胶圈二、密封垫片和密封垫片压,所述氟橡胶圈二位于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位置上。
8、进一步的,所述光导固定套筒和密封垫片压均通过内六角螺钉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9、进一步的,所述闪烁体灌装装置包括铁架台,所述铁架台的上方设置有夹套三颈烧瓶,所述夹套三颈烧瓶的其中一个瓶口设置有进气管,另一个瓶口设置有特氟龙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着高压气罐,另一端位于所述夹套三颈烧瓶内部;所述特氟龙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夹套三颈烧瓶内闪烁体液面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封装容器内部。
10、进一步的,所述铁架台上的支架位于所述进气管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进气管。
11、进一步的,所述夹套三颈烧瓶的夹层内填充有恒温水;所述夹套三颈烧瓶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顶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
12、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的灌装方法为:
13、步骤一,在pmt接口安装玻璃窗片和滤光片套筒,在通用密封窗口上安装光导组件或密封垫片组,保留一个通用密封窗口;
14、步骤二,将闪烁体溶液导入夹套三颈烧瓶内,恒温水从入水口进入到夹套三颈烧瓶的夹层内,并从出水口出来,与外界的恒温水系统连通,形成水循环;
15、步骤三,特氟龙管的一端延伸到夹套三颈烧瓶内闪烁体溶液的液面之下,另一端从保留的通用密封窗口延伸到封装容器内部;
16、步骤四,利用高压气罐通过进气管缓慢向夹套三颈烧瓶内通入气体,当瓶内气压达到一定值后,闪烁体溶液沿着特氟龙管灌装到封装容器内;
17、步骤五,灌装到一定容量后,将特氟龙管抽出,并用光导组件或密封垫片组将保留的通用密封窗口密封住。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19、该专利技术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及方法中封装容器支持罐装闪烁体的替换,可重复使用封装容器,进而降低成本,封装容器可连接pmt、光纤光谱仪、辐照光源等多种光探测设备,适应多样化实验场景;闪烁体灌装装置灌装时流速可控、操作方便、无污染、无有毒气体挥发,安全性高。总之,本专利技术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及方法便于对闪烁体进行替换,实现容器的重复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闪烁体的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两端设有光电倍增管连接模块,所述光电倍增管连接模块用于连接PMT、光纤光谱仪和辐照光源;还包括将闪烁体灌入所述封装容器内的闪烁体灌装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容器壳体(1),所述容器壳体(1)包括外壳(5)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5)两侧的玻璃窗片(6);所述外壳(5)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玻璃窗片(6)设置在一起的PMT接口(52),所述外壳(5)的四周设置有若干个通用密封窗口(51);所述外壳(5)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滤光片套筒(2),所述通用密封窗口(51)上设置有光导组件(3)或密封垫片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为外壁方形、内壁圆柱体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套筒(2)包括依次设置的圆形滤光片套片(9)、方形滤光片套片(8)和螺纹式滤光片套筒(7),所述圆形滤光片套片(9)位于靠近所述外壳(5)的一侧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组件(3)包括依次设置的氟橡胶圈一(13)、光导(12)和光导固定套筒(11),所述氟橡胶圈一(13)位于靠近所述外壳(5)的一侧位置上;所述密封垫片组(4)包括依次设置的氟橡胶圈二(20)、密封垫片(14)和密封垫片压(15),所述氟橡胶圈二(20)位于靠近所述外壳(5)的一侧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固定套筒(11)和密封垫片压(15)均通过内六角螺钉(10)设置在所述外壳(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体灌装装置包括铁架台(16),所述铁架台(16)的上方设置有夹套三颈烧瓶(19),所述夹套三颈烧瓶(19)的其中一个瓶口设置有进气管(17),另一个瓶口设置有特氟龙管(18);所述进气管(17)的一端连接着高压气罐,另一端位于所述夹套三颈烧瓶(19)内部;所述特氟龙管(18)的一端位于所述夹套三颈烧瓶(19)内闪烁体液面下方,另一端位于所述封装容器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架台(16)上的支架位于所述进气管(17)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进气管(1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三颈烧瓶(19)的夹层内填充有恒温水;所述夹套三颈烧瓶(19)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入水口,顶部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灌装方法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闪烁体的封装容器,所述封装容器两端设有光电倍增管连接模块,所述光电倍增管连接模块用于连接pmt、光纤光谱仪和辐照光源;还包括将闪烁体灌入所述封装容器内的闪烁体灌装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容器包括容器壳体(1),所述容器壳体(1)包括外壳(5)和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5)两侧的玻璃窗片(6);所述外壳(5)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玻璃窗片(6)设置在一起的pmt接口(52),所述外壳(5)的四周设置有若干个通用密封窗口(51);所述外壳(5)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滤光片套筒(2),所述通用密封窗口(51)上设置有光导组件(3)或密封垫片组(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为外壁方形、内壁圆柱体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套筒(2)包括依次设置的圆形滤光片套片(9)、方形滤光片套片(8)和螺纹式滤光片套筒(7),所述圆形滤光片套片(9)位于靠近所述外壳(5)的一侧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闪烁体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组件(3)包括依次设置的氟橡胶圈一(13)、光导(12)和光导固定套筒(11),所述氟橡胶圈一(13)位于靠近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相宇,赵雨萌,杨思邈,张喆林,远晓辉,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