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零靠墙座椅制造技术_技高网

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零靠墙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8237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零靠墙座椅,座椅支架包括:联动机构,包括支架侧板和联动组件,支架侧板具有座框安装面,联动组件与支架侧板相铰接;靠背机构,包括靠背安装板和靠背杆组,靠背安装板的前端和靠背安装板的后端通过靠背杆组分别与支架侧板以及联动组件相铰接,靠背安装板具有回收位置及后仰位置,联动机构能够通过靠背杆组驱动靠背安装板在回收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在靠背安装板在回收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时,F点与座框安装面的距离在预设尺寸范围内,以使F点的运动轨迹在人体腰部的活动范围内。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零靠墙座椅


技术介绍

1、活动沙发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家具,使人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姿态。活动沙发通常包括躺姿、tv姿以及坐姿中的两种或三种。其中,活动沙发具有腿部、座部以及靠背,通过在相应的结构上设置软包,形成沙发的软包座椅、软包靠背和软包搁脚等结构。在坐姿时,腿部未打开,座部接近于水平状态,同时靠背处于接近直立的状态。在tv姿时,也称作电视姿势,腿部向前打开,靠背基本保持不变。在躺姿时,靠背后倾,腿部基本保持不变,以供人们休息。

2、然而,现有的活动沙发展开的过程中,由于靠背部分向后倾倒,人体背部相对沙发的靠背会产生较大的位移,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支架及具有其的零靠墙座椅,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用户使用体验差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支架,座椅支架包括:联动机构,包括支架侧板和联动组件,支架侧板具有座框安装面,联动组件与支架侧板相铰接;靠背机构,包括靠背安装板和靠背杆组,靠背安装板的前端和靠背安装板的后端通过靠背杆组分别与支架侧板以及联动组件相铰接,靠背安装板具有相对支架侧板回收的回收位置以及相对支架侧板向后倾斜的后仰位置,联动机构能够通过靠背杆组驱动靠背安装板在回收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在靠背安装板位于回收位置时,靠背安装板的后端位于a点,靠背安装板的前端位于b点,在靠背安装板位于后仰位置时,靠背安装板的后端位于c点,靠背安装板的前端位于d点,a点与c点的连线为连线l1,b点与d点的连线为连线l2,连线l1的垂直中心线和连线l2的垂直中心线的交点为f点,在靠背安装板在回收位置和后仰位置之间切换时,f点与座框安装面的距离在预设尺寸范围内,以使f点的运动轨迹在人体腰部的活动范围内。

3、进一步地,预设尺寸在78mm至239mm之间;或者,预设尺寸在78mm至217mm之间;或者,预设尺寸在100mm至239mm之间。

4、进一步地,f点与靠背安装板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80mm至320mm之间。

5、进一步地,靠背杆组包括第一靠背杆、第二靠背杆、第一驱动杆以及第二驱动杆,第一靠背杆的上端和第二靠背杆的上端分别与靠背安装板的前端和靠背安装板的后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后端和第二驱动杆的后端的其中一个与第一靠背杆的下端和第二靠背杆的下端均铰接,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其中一个、第一靠背杆、第二靠背杆以及靠背安装板形成第一连杆结构,第一驱动杆的后端和第二驱动杆的后端的另一个与第一连杆结构相铰接,以使第一连杆结构变形;第一驱动杆的前端和第二驱动杆的前端的其中一个与支架侧板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前端和第二驱动杆的前端的另一个与联动组件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支架侧板以及联动组件形成第二连杆结构。

6、进一步地,第一靠背杆的上端与靠背安装板的前端相铰接,第二靠背杆的上端与靠背安装板的后端相铰接,第一靠背杆的下端与第一驱动杆的中部相铰接,第二靠背杆的下端与第一驱动杆的后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前端与联动组件相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前端与支架侧板相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后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结构上,靠背机构还包括使靠背安装板保持在回收位置或者后仰位置的限位杆。

7、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杆的中部与第一靠背杆的中部相铰接,限位杆的前端与第二驱动杆的后端相铰接,限位杆的后端与第二靠背杆的中部相铰接。

8、进一步地,靠背杆组还包括第三靠背杆,第一靠背杆与第三靠背杆相铰接,第一靠背杆的上端和第二靠背杆的上端的其中一个与靠背安装板的前端相铰接,第一靠背杆的上端和第二靠背杆的上端的另一个与靠背安装板的后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后端和第二驱动杆的后端的其中一个与第三靠背杆的下端和第二靠背杆的下端均铰接,第一靠背杆、第三靠背杆、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的另一个、第二靠背杆以及靠背安装板共同形成第一连杆结构,第一连杆结构上设置有活动铰接端,第一驱动杆的后端和第二驱动杆的后端的另一个与活动铰接端相铰接。

9、进一步地,活动铰接端为第一靠背杆的下端,第一靠背杆的中部与第三靠背杆的上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第一靠背杆以及第三靠背杆形成第三连杆结构。

10、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杆的前端与支架侧板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的中部与第二驱动杆的中前部相铰接,第三靠背杆的下端与第二驱动杆的中后部相铰接,第二靠背杆的下端与第二驱动杆的后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杆的下端与联动组件相铰接。

11、进一步地,靠背机构还包括限位钮,靠背安装板和靠背杆组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限位钮,限位钮能够与靠背安装板和靠背杆组的其中一个相抵接,以使靠背安装板保持在回收位置或者后仰位置。

12、进一步地,靠背安装板的下端设置有弧形槽,在靠背安装板位于回收位置时,限位钮与弧形槽的前端相抵接,在靠背安装板移动至后仰位置时,限位钮相对弧形槽向后移动并与弧形槽相抵接。

13、进一步地,在靠背安装板位于后仰位置时,第一靠背杆与支架侧板的座框安装面的夹角为锐角。

14、进一步地,在靠背安装板由回收位置切换至后仰位置时,靠背安装板相对于支架侧板的座框安装面的转动角度在30°至38°之间。

15、进一步地,在靠背安装板位于回收位置时,靠背安装板的前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328mm至380mm之间。

16、进一步地,座椅支架还包括基座,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第三联动板、第四联动板以及第五联动板,第一联动板的下端与基座相铰接,第一联动板的上端与第二联动板的前端相铰接,第二联动板的后端与支架侧板相铰接,第三联动板的前端与第二联动板的中部相铰接,第三联动板的后端与第四联动板的前端相铰接,第四联动板的下端与支架侧板的下端相铰接,第四联动板的后端与靠背杆组相铰接,第四联动板的上端与第五联动板的上端相铰接,第五联动板的下端与基座相铰接;座椅支架还包括防前倾机构,防前倾机构包括第一防前倾杆和第二防前倾杆,第一防前倾杆的上端与第二防前倾杆的上端相铰接,第一防前倾杆的中部与联动组件的前端相铰接,第二防前倾杆的下端与基座相铰接,在靠背安装板位于后仰位置时,第一防前倾杆的下端与地面接触。

17、进一步地,座椅支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滑块、驱动连杆以及传动杆,驱动件与滑块驱动连接以驱动滑块沿基座的前后方向移动,驱动连杆沿基座的前后方向延伸,传动杆沿基座的左右方向延伸,滑块与驱动连杆的下端相铰接,驱动连杆的上端与传动杆相铰接,传动杆与支架侧板驱动连接,在驱动件驱动滑块滑动的过程中,滑块能够驱动驱动连杆转动,进而使传动杆向前以及向上移动,传动杆通过支架侧板以及联动组件驱动靠背安装板由回收位置移动至后仰位置;和/或,座椅支架还包括脚凳组件,脚凳组件包括内凳板、外凳板、前凳板、后凳板、第一前凳连杆、第二前凳连杆、后凳连杆、前脚凳以及后脚凳,外凳板的后端与支架侧板相铰接,外凳板的前端与后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F点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80mm至32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组包括第一靠背杆(32)、第二靠背杆(33)、第一驱动杆(34)以及第二驱动杆(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上端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上端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前端与所述联动组件(22)相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前端与所述支架侧板(21)相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上,所述靠背机构(30)还包括使所述靠背安装板(31)保持在所述回收位置或者所述后仰位置的限位杆(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中部相铰接,所述限位杆(36)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相铰接,所述限位杆(36)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中部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组还包括第三靠背杆(38),所述第一靠背杆(32)与所述第三靠背杆(38)相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上端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上端的另一个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后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三靠背杆(38)的下端和第二靠背杆(33)的下端均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所述第三靠背杆(38)、所述第一驱动杆(34)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另一个、所述第二靠背杆(33)以及所述靠背安装板(31)共同形成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上设置有活动铰接端,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后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的另一个与所述活动铰接端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铰接端为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下端,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中部与所述第三靠背杆(38)的上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所述第二驱动杆(35)、所述第一靠背杆(32)以及所述第三靠背杆(38)形成第三连杆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前端与所述支架侧板(21)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中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中前部相铰接,所述第三靠背杆(38)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中后部相铰接,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下端与所述联动组件(22)相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机构(30)还包括限位钮(37),所述靠背安装板(31)和所述靠背杆组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限位钮(37),所述限位钮(37)能够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和所述靠背杆组的其中一个相抵接,以使所述靠背安装板(31)保持在所述回收位置或者所述后仰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下端设置有弧形槽(311),在所述靠背安装板(31)位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限位钮(37)与所述弧形槽(311)的前端相抵接,在所述靠背安装板(31)移动至所述后仰位置时,所述限位钮(37)相对所述弧形槽(311)向后移动并与所述弧形槽(311)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安装板(31)位于所述后仰位置时,所述第一靠背杆(32)与所述支架侧板(21)的座框安装面的夹角为锐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安装板(31)由所述回收位置切换至所述后仰位置时,所述靠背安装板(31)相对于所述支架侧板(21)的座框安装面的转动角度在30°至38°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安装板(31)位于所述回收位置时,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前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328mm至380mm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f点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在80mm至32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组包括第一靠背杆(32)、第二靠背杆(33)、第一驱动杆(34)以及第二驱动杆(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上端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上端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前端与所述联动组件(22)相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前端与所述支架侧板(21)相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上,所述靠背机构(30)还包括使所述靠背安装板(31)保持在所述回收位置或者所述后仰位置的限位杆(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中部相铰接,所述限位杆(36)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相铰接,所述限位杆(36)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中部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组还包括第三靠背杆(38),所述第一靠背杆(32)与所述第三靠背杆(38)相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上端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前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靠背杆(33)的上端的另一个与所述靠背安装板(31)的后端相铰接,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后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三靠背杆(38)的下端和第二靠背杆(33)的下端均铰接,所述第一靠背杆(32)、所述第三靠背杆(38)、所述第一驱动杆(34)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另一个、所述第二靠背杆(33)以及所述靠背安装板(31)共同形成第一连杆结构,所述第一连杆结构上设置有活动铰接端,所述第一驱动杆(34)的后端和所述第二驱动杆(35)的后端的另一个与所述活动铰接端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炜尧杨利明叶琦琦
申请(专利权)人:德沃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