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48035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3-28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包括:S1、开挖断面设计;S2、超前钻探;S3、堵水注浆;S4、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S5、中隔围岩间隔开挖;S6、下台阶开挖;S7、浇筑二次衬砌;S8、按步骤S3‑S7进行循环施工,控制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进尺领先于中隔围岩开挖5~8m,控制中隔围岩开挖进尺领先于下台阶开挖8~12m,控制二次衬砌进尺距下台阶掌子面距离为8~10m。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软弱围岩中水下隧道工程特点,利用上左导坑和上右导坑之间的岩土原位预留形成中隔围岩,对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施工,并结合中隔围岩间隔开挖,不仅对围岩的扰动小,且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满足了工程的安全要求和经济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


技术介绍

1、在应对大断面水下隧道施工时,通常可采用cd法、台阶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等分步开挖方法,其主要是化大断面为小断面,减小隧道单次开挖的跨度,以提高随道的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水下隧道开挖还会面临围岩稳定性差、爆破对围岩扰动大、地下水无穷补给等工程难点。在对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进行分步开挖时,开挖部分过多会加剧围岩扰动程度,且各部分需严格按先后顺序开挖,大幅增加了施工工期,从而难以满足工程经济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针对软弱围岩中水下隧道工程特点,利用上左导坑和上右导坑之间的岩土原位预留形成中隔围岩,对左导坑与右导坑同步开挖施工,并结合中隔围岩间隔开挖,不仅对围岩的扰动小,且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同时满足了工程的安全要求和经济要求。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技术保护点】

1.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每次钻探共钻6个探水孔(6),钻孔外偏角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根据步骤S2超前钻探结果中的探水孔涌水量情况,采用全断面堵水、局部注浆堵水或不堵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探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每次钻探共钻6个探水孔(6),钻孔外偏角为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根据步骤s2超前钻探结果中的探水孔涌水量情况,采用全断面堵水、局部注浆堵水或不堵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探水孔中有4个及以上的孔满水且总水量大于15m3/h时,采用全断面面堵水注浆;当总水量小于15m3/h但个别孔出水量大于3m3/h时,采用局部堵水注浆;当6个孔的出水量均小于3m3/h且总出水量小于15m3/h时,不采用注浆堵水,直接进入下一施工步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弱破碎围岩中大断面水下隧道围岩原位中隔预留的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围岩(103)底部与下台阶(2)接应的宽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弘宇吴智强肖彬郭庶雷润杰聂莉赵一博傅鹤林张陈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